2023年前期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城北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力打造粤闽赣边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三产融合示范镇。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一是实体经济总体平稳。今年1—9月,城北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为58804.3万元,同比增长18.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1347.17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二是招商引资初见成效。今年以来,城北镇成功引进1家专注于家具定制的科技企业—梅州市华烽科技有限公司,5月18日,该公司正式在城北镇岭上村开业,投资5000万元。三是企业服务收获认可。城北镇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今年2月起,先后邀请多家侨界企业及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广东省股权交易中心到我镇调研考察,进一步帮助企业挖掘品牌价值、扩宽融资渠道。我们也相继到广州碧桂园总部、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部、骐丰科技园、广州侨丰发展控股集团、中国兰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大平台参观考察及招商,深入学习企业需求、企业运作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培育和服务能力。7月4日,广州侨丰发展控股集团、广州鹰金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辖区企业梅州客礼食品有限公司正式签约预制菜三方合作项目,成功塑造“鹰金钱+客礼”预制菜产业“双品牌”。同时,广州南方乡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也与客礼公司开展合作签约,其部分收益将无偿用于推动城北乡村振兴项目,为城北产业再添动力。当天,还举行了城北镇(广州)骐丰科技园创新创业示范点授牌仪式,为培育城北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城北“反向飞地”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在2023年8月25日开幕的广州农博会中,全市共计9家企业受邀参展,城北镇就占3家,即面不二、客居和印象客家。2023年9月8日,辖区企业梅州市客系食品有限公司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广东乡村振兴版企业专场成功挂牌。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市重点项目梅江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已于今年8月揭牌,另一市重点项目梅州海吉新城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园四期今年已完成投资比例92%。城北镇白围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二期)也已完成。同时,加快梅江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目前首期已签约土地577.8412亩;完成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工程”(梅江段)征收补偿工作;基本完成瑞梅铁路(梅江城北段)土地征收工作。
——“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一是全域推动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房、店铺风貌提升644户,新建公厕46座,五小园42处。累计清理河道14.5公里,清理水域面积0.1245平方公里,清理出水面漂浮物约24吨。二是积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完成杨文村委会至蔬菜基地道路路面改造、扎上村公王桥危桥改造、碧桂园至会文学校临时便道项目。基本完成黄寨河治理工程,河北门河白桥头至祥吉庵河道治理项目,群益水治理项目,周溪河杨文村至三村村总长3公里碧道建设。三是扎实推进集中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截至目前,解决省定任务9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274户4904人饮水安全问题,供水受益人口8500多人。积极协同市生态环境局梅江分局加快辖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自2021年以来,我镇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7座,其中46座已投入使用,涉及35个自然村,剩余1座预计今年能全部投入使用。四是推动特色产业提质扩容。通过建立扎上花卉、上村稻米、群益枇杷、杨文蔬菜、岭上水产5个产业社区,聘任“产业村长”,推动上村大米、群益枇杷、玉水李子、杨文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其中,乐得鲜、清达水产入选广东省“菜篮子”基地;海吉新城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园入围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今年5月,城北农产品成功入围央视新媒体电商直播。6月,城北岭上出品的去腥草鱼也成功登上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谁知盘中餐》节目。群益桃源片枇杷、李子采摘基地成为群众新的休闲打卡点。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在玉西村种植仿野生灵芝,现已试种了紫灵芝20亩,灵芝菌包8000个,莲子10亩,为“绿美梅江”贡献城北力量。今年以来,各村(社区)均能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因地制宜谋划“一图一策一表”,目前,7个村已完成光伏项目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长。6月初,通过举办城北镇乡村振兴互学互比共促发展现场会和座谈会,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在梅江区“百千万工程”2023年度上半年比学打擂活动中获得全区第二名。五是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8月初,城北镇班子和各村(社区)主任分两批到浙江“进修”,专注学习产业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文化挖掘、全域土地综治整治等,全力将好经验带回城北,造福城北。
——帮扶团队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探索“村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引进、种植水果番茄“天使之吻”和“红宝石”水果玉米、航空稻“华航51”和“华航57”、优质早稻“台香812”和优质旱稻“广西胭脂红岭禾米”等优质新品种,充分发挥科技团队力量,当地李子酿酒试验成功。另一方面,建立与省食品流通协会联络通道,拓宽部分企业产品销售渠道;牵线协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设立梅州分中心,提供金融支持,服务辖区企业做大做强。2023年,省侨联牵线省客属海外联谊会落实资金80万元建成干光村第一期光伏发电项目;暨南大学分配“630”资金,为塔下村、三村村建设光伏项目。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全力支持下,城北的产业和整体风貌取得长足的进步。
——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城北镇高度重视文化赋能,积极拓展群众精神文化空间。年初,组建4支文艺队参加“舞动客都 幸福你我”2023年梅州市广场舞大赛;5月,镇文明实践所联合梅江区文化馆举办“戏曲进农村”文化惠民活动;6月,成功举办城北镇第二届夏季乡村足球联赛,该活动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国体育报》《人民网》《北京青年报》的关注与报道,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增强了群众凝聚力,擦亮梅州“足球之乡”品牌。9月,成功举办了城北镇首届“村晚”活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该活动同样得到了《中国网》《中国青年网》《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为进一步唱响“侨文化”,还建成干光村侨文化广场、侨胞之家,提质联辉楼侨爱图书室,为侨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依法治镇取得实效。一是用心做好综合治理。截至2023年9月30日,我镇线上省一体化信访信息系统共受理信访件28宗,已办结28宗,办结率100%。上级转来信访件共7宗,已办结7宗,办结率100%。综治信访前台处理群众各类信访共32宗,已办结32宗。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事项524宗,办结524宗,答复率100%。同时,关注辖区弱势群体,认真做好2023年社会救助保障家庭全面复核,从严抓好低保、特困人员和低保边缘等社会救助保障家庭的动态管理工作。二是用情加强市场监管。今年以来,全力开展证照不全专项整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截止至今共排查相关市场主体389户,发出行政指导书21份,引导办证办照39户。共登记注册营业执照626份;新办食品经营许可证125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宗,罚没金额共计25.6万元。共接待消费者咨询36余人次,受理消费者申(投)诉、举报9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万元。三是用功落实耕地保护和打击违建工作。今年以来,共计恢复耕地65亩,完成历史卫片整改24亩;拆除新增违建5处,制止违法用地、建设行为53次;完成土地纠纷、投诉调解处置19起。
——安全防线持续筑牢。一方面,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落实“乙类乙管”新阶段常态化防控措施,压实镇村(社区)干部责任,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配合卫健部门指导群众做好家用药物储备、定期体检、核酸检测“愿检尽检”等日常防控。另一方面,守好安全生产防线。截至2023年9月,我镇共派出检查人员598人/次,检查企业196间,发现隐患94处,整改94处。其中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发现隐患6处,整改6处。村镇两级检查“三小”场所1618间,其中对海吉新城火灾高风险挂牌区域,正在进行第二轮逐户复查。发放各类安全知识宣传单3400份,悬挂横幅25条,警示教育牌490块。面对今年台风及强降雨天气,为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体镇村干部冒雨坚守一线,加强巡查排查,截至防风防汛预警解除,总计转移群众15户42人。同时,认真做好护林防火宣传和防汛减灾应急演练,全面织密安全防线。今年以来,城北镇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各位代表,2023年即将进入尾声,今年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作为后疫情时代的元年,面对的项目之多、体量之大,是空前的。值得欣慰的是,我们都能够立足岗位、扛旗争先。现阶段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强力支持,离不开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倾心付出,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及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城北镇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9个多月来,城北镇各项工作虽然都井然有序,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破解产业短板办法不多。村级产业较弱,仅靠“一产”单兵作战,且产业增值收入不高,由于人口外流,产业吸附力不足,乡贤、村民均缺乏积极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存在现实困难。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还未发展起来,难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三是部分工作仍相对滞后。今年开展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连续几个月,仅仅排在全市二类镇的中下游,重点项目谋划、“四上”企业培育、招商引资、自然资源硬任务等工作仍需加足马力。四是发展要素支撑不足。城北镇可利用土地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增资扩产。五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仍存在“困守围龙”的思维,没有树立“发展思维”“产出思维”“用户思维”,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决心。
2023年下半年目标任务
今年下半年,我们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用好《梅州方案》带来的政策机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切实把实体经济做大,把乡村振兴做强。
——以“百千万工程”为核心点,在加快三产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为进一步强化乡镇节点功能,坚定落实“12345”工作思路:一是打造一个平台。继续加快梅江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二是打造两个产业园,即省级客家预制菜和蔬菜产业园,促进产业连片集群。三是打造三个示范点。突出客家文旅和侨文化品牌,集中精力推动群益、干光、扎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四是打造四条示范段。坚持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群众意愿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各村联建共创、连片打造果蔬、花果、鱼米、商贸物流四条乡村振兴示范段,同时,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为“绿美梅江”作出城北贡献,让美丽生态和美丽经济同频共振。五是打造五个产业社区。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产业村长”的牵引作用,打造群益、扎上、岭上、上村、杨文五个产业社区,塑造群益枇杷、扎上花卉、上村大米、杨文蔬菜等精品,进一步塑强城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以培育“四上”企业为着力点,在提升经济总量上实现新进展
一是继续优化企业培育和服务,特别是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达到上规标准后,尽快上报。二是压实班子和各村(社区)责任,认真跟好拟培育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全力帮助企业在项目资金、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重点倾斜和优先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上规入库”任务。三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瞄准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地市场需求和产业外溢趋势,聚焦本地重点产业链条,通过乡贤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等形式,积极招引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和重点头部企业,全面推动城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抓好安全治理为关键点,在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上实现新成果
一是以开展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为契机,聚焦“三小场所”、辖区重点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削坡建房和地质灾害点等领域进行排查和整治。二是做好森林防灭火和防汛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制度,强化防火、防汛设备的购置和规范化管理,物资储备,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驻点联系和值班接访制度,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优化“12345”应答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效能、抓好平安法治建设。一方面,加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和功能化建设,拓展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综治中心+全科网格+粤安云平台”工作体系,深入学习“浦江经验”“枫桥经验”,有序化解基层矛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为城北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环境。
——以“自树形象”为落脚点,在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中实现新跨越
接下来,要继续以落实巡察整改和加强作风建设工作为契机,不断优化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充分发挥好镇级党校、唐运元故居等党建教学点的作用,用好村史馆和党史馆,通过开展好主题教育,凝聚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优化服务意识和辖区营商环境,对违法违规违纪干部,采取零容忍态度。特别是今年,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位同志要出去多走走、多看看、多跟群众聊聊天,把问题和群众诉求一一收集起来,争取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各位代表!方向已经明确,任务贵在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勇争先,全力打造粤闽赣边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三产融合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