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社区管理模式下,社区居民治理参与度低、社区资源分配不均、邻里关系疏远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深入贯彻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理念,进一步提升白围社区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区居民自治与共治,白围社区创新性地建立了“党建+积分制”模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站为基础服务阵地,依托“123”工作机制建立了积分驿站,旨在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换礼品”的形式,激发白围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与共治的积极性,促进党群关系的深度融合。
一是规范运营和监督制度,让群众“管”事。白围社区制定了《白围社区党群服务积分兑换实施方案》,实行“一季一兑换,一年一奖评”,参与居民可依据获得积分多少到驿站兑换相应价值的商品或服务。其中,白围社区与梅江区开放大学开展了合作,探索建立社区学校,开设了符合社区儿童、老年人需求的相关课程,居民可通过积分兑换社区课程体验券。对积分实施台账建设,通过建立积分管理系统,实现积分记录、统计、查询、兑换等功能的一体化管理。设置积分榜单,公布居民积分,确保积分获取与兑换的公平公正,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宣传和引导自治,听群众“议”事。通过社区公告、微信群、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积分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提高居民参与度。联合党员“双到”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员专业特长,邀请其参与授课、志愿服务等活动,吸收社区退休老干部、“双报到”党员、社区青年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努力提供给志愿者更切合自身能力的服务岗位。为扩大居民参与治理的热情,常态化召开居民议事会,探讨社区治理事务痛点难点问题,征集社情民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事务中来。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安排志愿者配合辖区内网格员开展好日常走访入户工作,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梳理群众需求,及时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每年度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
三是建强服务阵地和内容,给群众“办”事。白围社区以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轴心,结合社区网格化建设,搭建起“镇党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组织+志愿服务队”四级联动矩阵。白围社区志愿服务站设于科委宿舍一楼,面积120平方米,地理位置便利。设置文明监督岗、环境整治岗、巡河护河岗、扶贫济困岗、医疗卫生岗、便民服务岗、治安维稳岗、政策宣讲岗、就业指导岗、文体教育岗等10类志愿服务岗位,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市场秩序管理、防溺水宣传、垃圾分类监督、环境卫生监督等志愿活动,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文化、教育、健康等活动,鼓励居民通过社交媒体、邻里传播等方式积极宣传社区正能量。
白围社区以积分激励的方式,“积”起了社区新活力,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人数和频次大幅增加,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志愿者们的努力下,社区环境更加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睦,社区凝聚力不断提升。白围社区积分驿站迎来营业“开门红”,提高了社区治理效能,逐步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