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江,双拥是一个光荣的传统,是一群人的情怀,是一片热土的苏区记忆。金山顶、丰梅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公坪革命旧址……一个个红色景点见证了一段段红色记忆,谱写了一段段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梅江区双拥工作的生动写照。1992年以来,梅江区曾连续9次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区,梅江区人民政府于2008年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足见梅江区对双拥工作的重视与力度。
近年来,梅江区以创建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支持国家军队建设,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双拥工作常态化、社会化、制度化,军地携手谱写了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新篇章。
擦亮“梅江老兵”品牌
老兵志愿服务队入选国家级项目
今年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宏秀于1982年转业到梅州,退伍不褪色,为梅州贡献力量。随着张宏秀年纪增长,走动逐渐不便。梅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开展“老兵安居”微改造,帮助张宏秀在住家安装扶手。
“老人家就怕跌倒,现在很方便,服务十分好。”讲起新安装的扶手,张宏秀竖起大拇指点赞。
“老兵安居”微改造是梅江区推出的志愿服务项目之一。近年来,梅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采用“1+N”组建模式,将地域文化与军人标志相结合,全覆盖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坚持“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的理念,发挥梅江老兵志愿服务队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社区联防、抢险救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梅江区已培育出了“老兵安居”微改造、老兵分享沙龙、“00后对话老兵”和军地联谊等数十个志愿服务项目,擦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全力打造一支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的志愿服务群体。
“为什么会选择当兵?”“战场前线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在“00后对话老兵”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提问的方式,聆听老兵们讲述烽火岁月、回忆战友们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
“我在大三的时候参加过三四次类似的探访老兵的活动,每次探访老兵听他们的故事,都让我很震撼,心生敬佩。”嘉应学院志愿者张兰表示,相较于影视作品,听老兵现场讲述的故事更加生动、有血有肉。
“‘00后对话老兵’是我们重点推出的项目之一,通过组织嘉应学院数学学院学生志愿者等与老兵面对面,聆听历史故事的形式,深入挖掘和宣传区退役军人的风采,留存抗战故事,将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怀厚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引导年轻一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青年爱国热情。”梅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江斌介绍。
据了解,目前梅江区拥有约1.2万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统筹,7个镇街级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站为支撑,129个村级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服务体系。
梅江区退役军人老兵志愿服务队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已吸引百余名志愿者加入,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14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6857小时。今年梅江区退役军人老兵志愿服务队成为全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入选队伍。
唱响“军地同心”品牌
建成多个双拥文化建设场所
“这里空气很好、场地大,我每天都带孙子来散步。”自从城北镇“八一训练场”对外开放后,潘姨成了常客。
梅江区“八一训练场”由梅州军分区提供场地,梅江区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拥有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广场等。该项目为切实解决梅州江北片区群众缺乏休闲健身场的问题而建设,旨在打造以军事国防教育为主、群众休闲健身为辅的“军民共享”重要载体。
走进“八一训练场”,处处可见“军味”十足的装饰或标语,“双拥亭”里,三两群众正在休闲运动。“早晚很多人来这边散步、健身。”负责公园清洁的温小红介绍,“八一训练场”周边人口密度大,公园较少,“八一训练场”开放后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今年8月1日,梅江区在“八一训练场”举行双拥文艺展演活动。演出围绕“薪火相传鱼水情深 同心共筑和谐梅江”主题,载歌载舞喜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展现出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动人景象,既为观众奉上一道文艺盛宴,又演绎了军爱民、民拥军的真挚情怀,营造了全民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与喝彩声不断。
“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八一训练场’侧进行八一大道整治项目,打造‘梅江双拥示范街’。”梅江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梅江区注重传承弘扬苏区老区精神,多渠道加强双拥文化建设,让传统优势不断延伸出新的内涵,形成了独特的苏区文化。“八一训练场”的对外开放便是该区加强双拥文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梅城江南江北等老城区,场地不足是当前社区体育面临的一大问题。因空间受限,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难度较大。近年来,梅江区通过“见缝插针”建设体育空间,有效解决辖区部分住户“健身去哪儿”的问题。
位于西郊街道月影塘社区的勤力苑小区,梅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小区旧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双拥主题微公园,涵盖军人风采展示、智能音箱系统建设等内容,让居民在休闲锻炼的同时,还能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双拥创建浓厚氛围的熏陶。
目前,梅江区依托辖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双拥元素,正在打造更多“军地同心”场所。依托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园和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展馆,梅江区正在建设长沙双拥文化阵地,通过连片打造、形成连片效益,让各个双拥场所营造“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铸造“兵支书”品牌
80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立正!向右看齐。”7月18日,梅江区江南街道新中社区举办军事夏令营结训汇操,为期6天的军事夏令营圆满结束。
站军姿、敬军礼、唱军歌……在6天时间里,来自新中社区的50余名青少年整齐列队,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军事化训练。
“我们每天训练的时间为早上8点至10点半,训练的内容主要为跑操、单个军人队列动作以及规范日常习惯,每一位学员都能坚持训练,坚决服从管理。”教官冯军财说。
冯军财是新中社区的退伍军人,响应社区号召,成为军事夏令营的教官。发起号召的是新中社区党委书记刘林涛。“初衷是想通过开展军事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纪律性、执行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青少年从日常点滴和身边小事中培养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刘林涛介绍,活动收效良好,目前有家长已在询问寒假是否开营。
据了解,新中社区有退伍军人260多个,今年夏令营的6名教官均为辖区退伍军人。“希望能形成一个传统,发挥辖区退伍军人多的优势,护航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刘林涛说。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为民服务。从2021年成为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刘林涛始终不忘军人本色和优秀品质,在疫情防控、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尽职尽责,为社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退役军人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对于更好地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助推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梅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在自主创业、资源整合、传帮带、拥军优抚及退役军人培训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加强对返乡退役士兵的就业创业培训指导,全面做好新时代新环境下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工作。
近年来,梅江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注重将学历高、能力强、愿意服务基层的优秀退役军人选拔到村“两委”干部队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兵支书”队伍。
“我们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培养后备人选,同时鼓励退役军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乡村建设等工作,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坚实的人才力量,为愿意奉献基层的退役军人开辟人生第二战场。”江斌介绍。
据统计,2019年梅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该区先后有80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数读
梅江区双拥工作情况
●2020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2011万元,支持驻区部队营房建设、道路修建、水电线路改造
●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32名,共为101名军人子女和退役军人子女提供入学优待
●2020年以来已有495名包括退役军人党员、区镇村干部在内的社会热心人士、16个团体组织(单位、企业)与317名退役军人“配对”帮扶,发动18家拥军企业开展送家电、送医疗、送健康、送教育等帮扶活动,为帮扶对象送去价值约43万元的物品和服务
●自2021年以来,梅江区退役军人老兵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14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6857小时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魏丽文
通讯员 谢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