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区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广东省第1片区区域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培训演练在我区三角镇顺利举办。
本次演练由广东省疾控局、广东省疾控中心提供全程指导,梅州市、梅江区卫健局联合主办,梅州市、梅江区疾控中心共同承办,集结东莞、惠州、韶关、河源及梅州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应急队伍,联合公安、医疗、海关、属地政府等多部门共170多人深度参与。
演练采取“技能实操+理论培训+无脚本实战”的多维模式,旨在锤炼区域协同防控能力。
功能性演练—提升核心能力
水质快速检测:应急队员熟练操作设备,精准完成饮用水样本的余氯等关键指标的现场快检,为突发场景下的饮水安全筑牢第一道防线。
空气采样:工作人员结合实操讲解空气采样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助力参训队伍吃透技术要点、掌握实战技巧;
个人防护与咽拭子采样:队员们逐项演示防护服穿脱的标准步骤、咽拭子采样的流程与样本标记封装的规范要求,以扎实操作展现过硬专业能力。
病媒生物监测:队员系统展示病媒生物监测技术,进一步强化应对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实战效能;
消杀器械操作:通过对不同类型消杀设备的现场展示和细节讲解,提升了参训人员对消杀工作的规范操作能力。
专题授课—强化理论支撑
省、市疾控专家围绕检验性演练设计、应急预案编写、猴痘及基孔肯雅热疫情处置等专题进行深度讲解,显著拓宽了队员视野,强化了理论支撑。
还原真实场景,锤炼硬核本领
无脚本突发事件,检验真本领:以“医疗机构报告疑似猴痘病例”为起点,全程采用“无脚本”形式展开。演练指挥部仅设定初始场景和关键节点目标,具体处置流程完全由参演队伍根据现场动态信息自主判断、即时决策、协同响应。
前台混编,后台合署:强化源头协同,在流行病学调查、风险人员排查追踪等关键环节,疾控、公安前台混编处置、后台合署指挥,决策扁平高效,打破常规壁垒,信息共享零延迟,会商研判同频共振,实现了跨部门应急指挥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协同。
全程直播联动,前后方实时互动:演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实战演练“全程视频直播”。前方处置小组(含混编小组)的现场操作画面、采集数据实时回传至合署指挥中心大屏,真正实现了“现场-后台”的实时可视化联动与动态指挥调控。
演练结束后,省、片区各地市专家团队对全过程进行评估点评,精准指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向。通过复盘反思,进一步促进应急预案的完善和应急响应流程的精细优化,确保实战演练达到“以演促练、以练促改、以改促强”的预期目标。
本次演练成效显著,不仅进一步健全了区域间、部门间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更显著提升了各级应急队伍的实战操作水平。通过全流程、多维度的实景演练,应急队伍在实战中查短板、在协同中强本领,为高效处置猴痘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筑牢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区也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与实战导向,在上级部门指导下,不断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确保面对突发疫情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规范有序,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