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服务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助手关爱版 > 镇街动态
西郊街道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西郊街道  发布时间:2024-04-23 10:40:15

       2023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郊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立足现代康养文旅产业街道定位,全力推动“一图一策一表”落地落实。2023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品销售额累计完成12.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0.47亿元。

       (一)抓党建、强队伍,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西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等内容作为“第一议题”,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学习研讨、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进行了44场次学习,并结合辖区深厚的红色文化、人文底蕴,邀请市委、区委讲师团成员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宣讲,累计开展专题党课辅导和宣讲27次,培训党员1100人次,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强化堡垒建设新成立瑞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完成建设、投入使用,推动寨中村、西区村、黄塘村、马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落地办公,基层阵地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民便民利民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坚持示范带动。以“书记领航项目”为抓手,突出街道、村(社区)、群众三级联动,集中力量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亮诺践诺、严格对标对表,明确责任主体,紧跟落实进度。至目前,26个“书记领航项目”已全部完成。是坚持党管武装。坚决扛起党管武装政治责任,持续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接2023年民兵整组出入队仪式全区观摩大会,持续推进民兵连阵地建设,建设全区第一个村级民兵连;助力创建双拥模范城市,组织开展40多场次国防教育宣传活动;超额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全年无责任退兵,获评2023年度梅州市先进基层武装部、2023年度梅江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二)抓机遇、强产业,全面参与融湾发展

       坚持把“融湾振兴”战略目标与西郊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用足用好《梅州方案》和省配套政策、市落实方案、区实施方案,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街道汽车、医疗医药行业资源禀赋优势,以“一园一带三区”建设为抓手,主动加强与广州、深圳等湾区城市企业沟通对接,通过外出拜访或上门对接企业,加大对招商引资、“四上”企业培育扶持措施等政策宣传讲解力度,吸引更多力量注入西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3年,共引进签约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2.85亿元。二是强化企业培育。深入践行“暖企”行动,建立规上企业对接服务机制,服务保障18家“四上”企业,确保其有序经营、依法纳统。同时,重点做好拟“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协助企业抢订单、拉业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做大增量、做强存量。2023年,新增12家四上企业,超额完成区要求的6家净增四上企业任务。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事项下放试点工作,推行“一站式、一门式、一窗式”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流程简、效率快的优质服务,以实际行动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引导无证无照经营户办照办证127家,回访新设个体户639家,企业116家。四是推进经济普查。全面铺开经济普查清查阶段工作,摸清经济家底,目前我街道登记单位1108个,个体户4265个,为明年1至4月的入户登记奠定扎实基础。

       (三)抓建设、强品质,大力推进城乡建设

       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街道“头号工程”来抓,锚定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按照“一图一策一表”全面发力,努力把短板变为潜力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一是抓好镇域经济。围绕年初亮诺目标,统筹好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按照“一图一策一表”工作部署,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全力打造医疗、汽车、文旅3大产业社区,实施完成“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5个,谋划2024年重点项目19个。街道经济发展破局起势,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从首次全市17个一类镇排名末位,逐月上升至前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充分利用楼顶资源发展光伏产业,推进桃西村、黄塘村、西郊村总投资约150万元,面积2500平方米的4座村级光伏发电站建设,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二是抓好典型村创建工作。大力推进“1+1+N”冬季攻坚行动和农房风貌管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加强“三线”整治、铁皮瓦改造和排水明沟优化美化,各项整治成果均比2022年得到有效提升。2023年街道各自然村保洁覆盖面达到100%,清运垃圾92.5吨,共发放“百千万工程”宣传小手册、应知应会知识10000余份,动员集体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36场次,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推进扩容提质。全面打通程江河堤道路,在畅通交通“微循环”的同时带动瑞景花园、正兴城等周边房地产、店铺销售,推动当地经济业态形成,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县道X963东山至梅县区周塘公路改造工程;积极争取国债资金2800万元,对黄塘村、寨中村、桃西村、老城区等31个低洼易涝位置进行集中整治,目前已完成立项程序。持续推进月影塘全民健身广场及社区公园改造,推动老城区扩容提质、人居环境改善以及人气提升;充分利用边角地、夹心地,推进了15个停车场建设,每年能为村(社区)集体收入增加约40万元,同时吸引更多商家主体进驻,切实推动村(社区)集体经济创收增收。是强化用地保障聚焦老城区临时建筑手续完善、升级改造等目标,主动对接并协助企业开展厂房升级改造,推动拓展有效资源资产,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已摸排出汉酒路、环市西路有意愿改造地块共20个;发动各村(社区)摸查低效用地,共排查出简易厂房、闲置厂房和闲置地块共55个,其中闲置厂房和地块18个约8.4万平方米,为产业落地、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四)抓管护、强治理,助力绿美梅江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战,抓好生活面源污染治理、建筑扬尘、露天焚烧、油烟废气、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控。常态化开展黄塘河、黄寨河、程江河的清淤及沿岸垃圾清理和日常保洁工作,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坚决守护好我们的美好家园。是守护生态环境。巩固拓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持续加大对露天焚烧、偷排偷放等环境污染行为的监控与整治力度,完成2023年省专项行动问题排污口整治;常态化开展“创文巩卫”工作,巡查整改问题281处,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提效,加大“三清三拆三整治”力度,全力打造城乡绿美人居环境。是推动全民植绿。坚持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绿美梅江生态建设,通过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和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系列行动,种植树苗2000余株,打造绿美住宅小区2个、绿美小公园2个、绿色社区2个,积极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五)抓效能,强支撑,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街道坚持以提升效能为主要抓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更严标准更细措施更实作风抓好基层治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一是打造“三心四进”基层治理模式。推进“1+6+N”工作体系,聚合公检法司、综合执法、信访等各部门力量,升级打造综治信访中心,摸索出具有西郊特色的“三心四进”基层治理模式,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2023年,结合“四下基层”制度,接访群众120人次,解决群众问题诉求86个,排查调处民事纠纷237件,街道刑事警情下降5.2%,民事纠纷案件数量下降11.5%。二是提升综合执法水平。认真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不授权不可为,同时以大网格、大综合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场监管工作,2023年,处理市容“六乱”行为16338宗,组织联合执法48场次,拆除违法建设面积共计975平方米,清理长期未经营企业20家,100%完成“食安快线”、在营餐饮经营者进行首次线上风险分级和包保工作。三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着力以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投入100多万建成西郊街道专职消防站,有效保障西郊街道乃至江北老城区的生产安全,在2023年火灾高风险区域隐患整治工作中,街道顺利通过市政府验收、摘牌。今年以来,街道对西郊辖区161家重点场所、2274家“三小场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检查,共发出5230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监督检查表》,排查整改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约11000条,开展3次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专项培训。对15家重点企业进行整治,累计派出各类督导人员共76组次,发现隐患共123处,排查出重大隐患13条,均已整改完成。四是强化法治建设。认真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依托“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专题学习会等,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法治宣传教育12场,发放宣传手册600余份,并日常督促领导干部常用学法平台在线学法,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将普法与法治政府建设相结合。加强社会普法,今年来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普法志愿者、驻村工作组和各村(社区)干部职工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禁毒法》《反电信诈骗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共31多场;邀请法律顾问现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签订反诈倡议书20000多份。

(六)抓民生、强保障,全面推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谋划实施民生实事,通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是抓好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3200多万元,已完成勤力苑、月影塘、梅兴路、金苑小区C区等21个老旧小区主体改造,以及周边基础设施45条道路(含背街小巷)和沿线排水排污设施、“四线”规整等改造,惠及100多栋、1000余户居民,同时稳步推进城西大道片区13个老旧小区改造,总改造面积达6.2万平方米,涉及107栋1578户。是强化民生服务保障。全面完成全街道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低收入家庭复查工作,重点优抚对象年度确认工作完成率100%,扎实推进医保征缴,做好残疾人、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是做好防汛防风工作。在“龙舟水”汛情、台风等期间,共派出12个工作组、民兵应急队伍等1500余人次排查安全隐患320处,转移安置群众40人次,并先后对黄塘河、黄寨河进行清淤疏通工作,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以今年7月份获评梅州市家教家风实践基地的黄泥墩社区为核心,盘活望杏坊周边历史建筑,联动街道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传递优秀家风,推出思政课堂、社区教育、文旅研学、志愿服务等系列品牌活动320场,组织开展表演活动3场、公益性活动15场、全民阅读活动12场、电影下乡2场,进一步提升了街道文化街区知名度,持续引领广大群众向善向好,共建共促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