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培训机构一节课要四五十元,来这边便宜了一半。”一听到梅江区三角镇利园社区暑期培训班开班,市民梁芳就把孩子送过去学习书法。
为何有如此优惠?这得益于三角镇打造的“幸福邻里”党建品牌。具体而言,即由社区谋划项目、提供场地、引进第三方打造运营。第三方在获得免租或减租的同时,以低于市场价的服务惠及群众,实现社区、第三方、群众共赢。
龙东社区为“邻里教育”项目提供场地。
“幸福邻里”党建品牌是三角镇坚持以民生为本,通过空间换资源,探索“党建+项目”模式,持续为群众幸福做“加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三角镇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创新实施为民服务“1+2+N”工作法,不断用“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打造幸福三角。
守初心
围绕民生谋项目
临近午饭时间,位于三角镇利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的邻里食堂开始热闹起来。在选菜区,前来就餐的市民排了长队,腐竹炒肉、清蒸鱼腩等新鲜出炉的菜品一字排开,等待市民选购。
“我是退休后回来梅江区定居的,家人都在外面,自己煮又很麻烦,邻里食堂15元就能买4菜一汤,好吃又实惠,食材也放心。”讲起邻里食堂,市民张伯连连称赞。
中午时分,居民前来墟镇社区邻里食堂就餐。
邻里食堂是三角镇持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合作社区治理服务体系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三角镇积极谋划推进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2023年12月底,三角镇幸福邻里正式揭牌,随后多个社区开始推进邻里食堂建设。
为何要打造“幸福邻里”党建品牌?“初心就是要通过‘党建+项目’的模式,为民谋福利、解难题。”三角镇党委委员程豪贤介绍。
三角镇位于梅州市区南郊城乡接合部,是梅州城区扩容提质的前沿阵地。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的住宅小区不断建立、外来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公共服务供给的矛盾日渐显现。
“我们通过开展以‘访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四百’走访活动,发现三角镇辖区内老年人群体数量庞大,许多家庭日间子女外出工作,留家老人需自行解决用餐问题,且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年老健忘,用餐问题存在较大的困难及安全隐患。”三角镇副镇长李巧红介绍,经镇党委综合研判,该镇以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为突破口,实施打造客天下社区、利园社区、墟镇社区三个“邻里食堂+长者饭堂”项目,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单纯的长者饭堂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在打造邻里食堂的基础上开设长者饭堂,采取政策贴一点、租金抵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方式,通过申请民政部门长者就餐政策补贴、减免租金降低运营成本、企业最大限度给予让利等形式,既让饭堂运营得好、又让长者享受到实惠的就餐价格,实现以小钱撬动大民生。”李巧红介绍。
围绕“四百”走访活动中收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三角镇对照“清单”谋项目,目前已建成邻里食堂、邻里教育、居家养老服务站、邻里驿站、暖蜂驿站等系列服务点,让越来越多群众感受到便捷、贴心的社区服务。
新理念
以空间换资源
在谋划民生实事过程中,囊中羞涩,是三角镇各个社区遇到的现实难题。一方面,大部分社区并无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单薄的办公经费无法支撑一些民生实事的开展。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三角镇党委、政府按照“政府主导、政策补贴、社会参与”工作理念,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办公用房等场地,通过以服务抵租金等形式,与企业合作完成场地建设。简单地说,即以空间换资源,化被动为主动,有效解决资金难题。
周六,位于三角镇墟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点刚开门,就挤满了前来咨询或体验的群众。63岁的钟莉雅早早来到服务点,体验拔罐项目。“我就在这楼下工作,平时肩膀酸痛只能吃药贴药膏,没想到就近就能免费体验项目。”钟莉雅说。
群众免费体验拔火罐项目。
“这个服务点由我们社区提供场地,三角镇卫生院党员和家庭医生第五团队组成的医疗团队提供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医靠’。”墟镇社区党总支书记丘丽娜介绍。
在墟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的邻里食堂宾客满堂。“目前每天出餐150份左右,每餐提供十多个菜品,大部分就餐的都是周边的老人、司机、上班族。”邻里食堂负责人李永强介绍。
一楼邻里食堂、二楼家庭医生服务点,通过灵活运用党群服务中心,墟镇社区已建成多个服务阵地。
在利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被划分为7个功能区,其中6个区域相继打造成了邻里食堂、居家养老服务站、邻里教育中心等,为群众提供便捷、实惠的服务。
“我们尽可能压缩办公空间,把剩余的空间让出来,与第三方合作实施民生项目,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变为民生福地。”利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叶帆介绍。
在龙东社区,该社区把闲置的办公用房让出,交由市区挂点单位梅州开放大学出资打造。如今,家门口的教育正惠及越来越多周边居民。
“这边老师全是梅州开放大学的,为社区群众常态化开展培训服务,目前有开设街舞、硬笔、绘画、珠算等课程。”梅州开放大学龙东社区教学点负责人钟玉茹介绍,由于社区提供了场地,该教学点课程价格均低于市场价。
“与他们合作的目的是既要变‘闲’为‘宝’,又要让孩子们能上到好的兴趣班,更要够实惠。”龙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沈秀春介绍,目前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充分利用办公场所已建成梅州开放大学龙东社区教学点、星光老人之家,接下来还将继续谋划民生服务项目。
展未来
让“幸福”延续
走进三角镇同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旁,一块原本闲置的场地被打造成了同心智慧停车场。“这块土地是我们同心社区与宫前村共有,通过引进第三方运营,一是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二是为村社区创造集体经济收入。”同心社区党支部书记钟增辉介绍。
同心社区成立于2021年8月,辖区范围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多人,占全镇常住人口1/5,各方面、多层次的矛盾突出。如何推进基层治理?该社区把民生实事作为推进党群关系的桥梁,通过建成一批民生实事,激发群众参与自治活力,推动社区治理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我们社区‘两委’干部下沉七个网格,综合居民群众需求、辐射带动影响力、示范效应等因素,每个网格每年谋划推进3件民生实事或微民生实事,实现3×7﹥21的效果。”钟增辉介绍。
在正兴路皇家名典小区旁,社区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让荒废了20多年的空地变身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同时打造暖蜂驿站,让户外工作者就近获得饮水、充电、休憩等便利服务。
夏日炎炎,暖蜂驿站清凉的空调吸引了不少户外工作者。外卖小哥周春县推开门,直奔饮水机。“每次路过我都会来这里打水,确实很方便,没单了还会来这里吹空调。”周春县说。
同心社区建成暖蜂驿站,24小时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
利园社区以“党建+”模式,链接爱心企业,为辖区年满55周岁以上夫妇免费拍摄婚纱照;龙东社区联合市区挂点单位梅州开放大学,为社区长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会;坜明村谋划开展“党群服务进小区”活动……
在邻里食堂、邻里教育等项目的示范引领下,目前,三角镇各村(社区)纷纷结合自身特色跟进谋划项目,党建+项目推动基层治理的氛围日益浓厚。
“幸福邻里”党建品牌证明,活用有限资源、谋划民生项目,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幸福邻里’党建品牌通过建立一系列服务项目、开展一系列活动,把服务队伍建起来,着力营造良好的邻里文化,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受到鼓励,更好地在基层治理的各项公共事务中发挥主人翁精神。”程豪贤介绍,目前该镇20个村(社区)中,有近一半村(社区)已在推进项目中。
接下来三角镇还谋划了新一批邻里食堂、邻里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南粤家政”服务站、党群议事厅、家庭医疗站、邻里服务驿站、邻里阅览室、邻里共享空间等“十个一”服务项目,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起,逐步在全镇构建起邻里服务站点体系,让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转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