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该街道正在推进城西大道片区老旧小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内涝改造项目、红色革命遗址修缮及陈列布展项目,在推动解决民生实事的同时,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改造提升 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近日,梅江区西郊街道拔俊路完成升级改造。原本坑洼、开裂的路面已铺上了沥青,整体平整干净。拔俊路全长202米,沿路有多家店铺且市场位于该条道路上,人流量较大。由于供排水设施不完善,一到下雨天,容易造成积水,影响市民出行及交通安全,此外,路面存在坑洼、开裂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与不便。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市服务能力,西郊街道结合城西大道片区老旧小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联合粤海水务对拔俊路管道进行重新规划铺设,并在店铺门前空地增加排水渠,完善雨污分流,同时路面新铺了沥青,有效改善路面行车舒适度及安全性。“之前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容易流到行人过道,不仅招引蚊虫,还影响道路安全。”拔俊路路口的一家店铺老板介绍,“现在政府为沿街店铺增设了排水沟,路面再也不会湿哒哒的了。”
在拔俊路路口,城西大道两旁新铺设了地砖,原先破旧、坑洼的行人道焕然一新。1号、3号停车场改造完成;邮电一巷及二巷、拔俊路中山横街、勤力苑片区和邮电花园小区、和谐小区一巷及二巷、文明一巷至三巷、中山街一巷至五巷、农机公司巷道、日杂仓库巷道等路面及排水工程完成;城西大道人行道透水砖铺设及沥青修补完成;志愿者服务站改造工程完成约95%;梅正路、百果围二巷路面及排水工程完成约50%;月影塘东路段(梅师附小附近)已进场施工……得益于城西大道片区老旧小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西郊街道处处可见新气象。
“项目于2023年10月11日开工建设,是西郊街道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要工作之一。”西郊街道规划建设办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国锋介绍,该项目通过加快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和优化街道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一个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内涝整治全面铺开 让街道环境宜居宜业
除了城西大道片区老旧小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当前,西郊街道同步推进内涝改造项目,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西郊街道城市建设起步早,由于早期规划建设未能预料现代城市的发展速度,近年来短板日益凸显,尤其是内涝问题,一到下雨天尤为明显,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黄塘村、桃西村和寨中村片区的内涝最为严重。”李国锋介绍,发现不足补齐短板,西郊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因地制宜开展内涝改造项目,对黄塘村片区、桃西村片区、寨中村片区、西郊城区片区等31个低洼易内涝位置进行改造,总面积23829平方米。这一工程包括在原有圳道增加混凝土水沟盖板1719米,新建电排站1座,新增排水提升泵组2座,新增DN500波纹雨水管172米,新增DN300波纹雨水管1218米,新增DN500无缝钢管350米,排水沟清淤疏浚1166米,新增DN3000混凝土雨水管425米,新增DN800波纹雨水管85米,河道挡墙加高及清淤疏浚2300米,扩宽圳道797米,新增排水圳道650米,河道增加毛石挡墙440米。“项目在今年3月27日正式开工,共28个整治点。目前已完成高田段、拜箕墩叶屋、正兴城大门、花园李屋等内涝点整治,其他内涝点整治正在推进中。”李国锋介绍。
红色遗址修缮布展 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梅江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朱云卿、杨广存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留下过革命活动的足迹。西郊街道红色根脉广布,为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讲好西郊红色故事,西郊街道对朱云卿故居、中共梅城市委(区委)机关旧址、杨广存烈士故居、黄芸烈士故居等四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及陈列布展。
走进杨广存烈士故居,可见老屋地面、墙面、门窗、门坪已做了修缮和加固。“杨广存烈士是我的伯公,现在政府能够帮助修缮他的故居,并且布展传颂他的事迹,作为后人我们很高兴,也一定会全力配合”。杨广存烈士的后人杨山介绍。
杨广存烈士是梅县籍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历任中共梅县特支部委员会宣传部长,中共平远第一个党支部书记,中共梅县县委书记等职。1928年4月因“扎田事件”被害,成为中共梅县早期牺牲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
“目前杨广存烈士故居的修缮和加固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将对其故居进行布展,将红色革命遗址打造为红色教育基地,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李国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