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三角美丽圩镇项目进展情况:光明路沿线“三线”整治通信管道总长约1600米、电力管道总长约1900米;生态停车场累计淤泥、生活垃圾外运约5508方,抛石挤淤约2800方,场内道路铺设全部完成……尽管已是周末,但梅江区三角镇三角村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依然如火如荼。
近年来,三角村对标“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标准,以“商贸重地、活力三角”为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盘活现有村级资源,变短板为“潜力板”,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农房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民生实事等工作,着力打造村强民富环境美的和美乡村。
2023年,三角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4.2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48.3万元。2024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突破160万元。
发挥资源优势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角村位于三角镇中心地带,辖区内拥有该镇人流量最大的农贸市场——三角中心市场,商贸业繁荣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不断集聚,农贸市场经营模式较为传统、设施老旧,圩镇道路窄、停车难等短板日渐明显。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何让区位优势变为发展胜势,让短板变为潜力板?近年来,三角镇村积极开展探索,以三角圩镇为核心,全力打造商业综合体,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三角村通过探索“整体租赁+升级改造+公司经营”的方式,已完成三角中心市场升级改造,为周边10多万群众提供“洁净美”的购物环境。活化利用市场周边闲置地块打造“三角潮街”集装箱集市,引进专业第三方公司建成2处智慧停车场、增设电动车充电桩,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5万元。
走进三角圩镇,可见原先由铁棚搭建的简易交易市场,经过改造,如今已升级为了现代化农贸市场、集装箱集市,一个个脏乱差的摊位变得规整洁净。
改造后的三角中心市场变得干净整洁。
“在对三角中心市场实施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即由三角镇政府负责总体谋划、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三角村经济联合社(村委会)负责管理运营市场和解决土地集约;村民小组负责集约土地和土地折价入股。”三角村党委书记梁沁介绍。
为解决资金难题,三角镇、村解放思想,大胆作为,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市场10年经营权提前租赁,将预收租金作为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启动资金,不足部分则用市场未来盈利额支付,成功将三角中心市场打造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年收入超120万元的现代化农贸市场。
与此同时,通过盘活村闲置办公室改造厂房、动员村民把自有老屋改造单间民宿进行出租等方式,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收约4.2万元。
“目前我们利用市场周围闲置地块,建成2个收费停车场,总计37个停车位,规范周边停车秩序、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收约7万元。”梁沁表示,尽管已打造了2个停车场,但远未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角村已建成2处智慧停车场。
为此,三角村针对三角市场后约4000㎡的闲置地,积极协调两个村民小组和4户村民,由村委统一集约管理,计划打造成生态停车场。
“这里原先是臭水塘,我们计划打造128个停车位,同时设置车尾箱集市、飞机打卡点、观景台,并增设人行道,在发展夜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补足周边无公园的短板,方便村民休闲锻炼。”梁沁表示,生态停车场打造完成后,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生态停车场规划图。
加强统筹规划
不断提升村容村貌
“感谢政府,我们期盼十多年的老街改造终于有着落了。”站在三角老圩新铺设的水泥路上,居民侯国平连连点赞。
“8月31日进场、9月1日正式施工。”对于三角老圩的改造日期,侯国平记得一清二楚。改造之初,身为党员的侯国平便带头配合政府改造工程,其他群众纷纷响应,群众对改造的迫切由此可见一斑。
改造前。
三角老圩有数百年历史,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这里就像被人遗忘的角落:缆线横飞、道路坑洼不平、排水不畅……紧紧抓住“中铁助力镇村建设项目”落户圩镇片区的机遇,今年,三角镇村联合区支援工作组,深入群众一线,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开展“美丽圩镇”外立面改造、店招规范、铁皮瓦整治及“四线”落地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改造后。
与此同时,三角镇将富奇路段风貌整治项目纳入“百千万工程”重点区域攻坚范围,对富奇路部分房屋铁皮瓦、缆线和房屋立面进行提升。
改造前。
走进三角老圩,可见原先裸露的墙面、破烂的地面、线缆交错的天面,如今已变得干净整洁。“以前很多铁皮瓦搭的屋顶,现在也拆了更换成铝瓦,老圩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俞小文介绍。
改造后。
目前,三角村已完成房屋外立面整治285栋,其中光明路96栋、富奇路95栋、国省道沿线26栋、情怀路68栋。
在推动房屋外立面提升的基础上,三角村还联合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妇联及双到单位通过开展美丽庭院小课堂活动等方式,引导村民参与美丽庭院建设,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美丽庭院建成前。
据了解,目前三角村已建成美丽庭院9个,正在推动打造16个。在美丽庭院户主梁英华家,曾经老旧的二层小楼,如今已完成了农房风貌提升。庭院里,数十种花草摆放整齐,长势喜人。门口处,重新规整后的小菜园看起来格外整洁。“现在我们这一排的房子全部都进行了外立面提升,还统一风格打造了小菜园、小花园,变化的确很大。”梁英华说。
美丽庭院建成后。
“结合农房风貌提升,我们对村民原有的小菜园、小花园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对靠近村道主干道的空地规划建设绿化带,变脏乱差为洁净美,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梁沁介绍。
发动群众参与
不断凝聚发展合力
“以前这里是‘断头路’,想出华南大道,还得绕行数公里。”俞小文所说的断头路,位于三角村塘背十四组村道与华南大道连接处,原先被一道厚厚的围墙阻隔,让附近村民出行颇为不便。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三角村与梅州市炽兴实业有限公司多次协商沟通,拆除了企业所属的部分围墙,打通“断头路”。如今,村民出行再也不用绕行,“出入更加方便了。”
三角村与辖区企业多次协商沟通,拆除了企业所属的部分围墙,打通“断头路”。
这一“断头路”的畅通,是三角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三角村坚持依靠群众、动员群众,让广大群众成为“百千万工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有效地将群众力量转化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动能。
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关键是要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三角村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员议事厅”、党员大会等及时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并完成10多件“1+2+N”村级民生实事项目。
“今年我们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在各小组村民集聚处安装14个宣传栏,及时更新政策文件、公告等宣传资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及时接收到各类政策、信息,真正实现服务于民、方便于民。”梁沁介绍,同时,该村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处理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就地解决,力争实现“无信访村”目标。
随着一项项民生实事的推进、一件件矛盾纠纷的化解,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当前,三角村村民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热情持续高涨,不断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
据了解,今年以来,三角村发动党员、退休干部等带头筹资15万元,修缮寮背岭二巷村道约180米。争取辖区企业出资支持,实施村道拓宽改造和打通塘背十四组村道与华南大道连接处“断头路”,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与此同时,三角村深入挖掘“四旁”“五边”的绿化潜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党员群众、企业单位积极参与,共捐赠各类树苗500余株,捐赠资金约38万元,全年种植苗木3259棵,完成人均种植一株树目标,加快建设绿美村庄。
转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