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来临,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人潮涌动。这边厢,市民游客步入泮坑旅游风景区,观山景、赏水杉;那边厢,市民游客提着篮子,走进草莓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
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一年来,泮坑村立足“郊野胜地·绿美泮坑”定位,依托泮坑旅游风景区优势,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泮坑村依托景区的资源禀赋,发展农文旅产业。何森垚摄
随着各项事业的统筹推进,当前的泮坑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奋力谱写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完善基础设施
修路建设生态停车场
“以前是看得到家、回不了家,一到年节就堵得厉害,我们开摩托车都过不了,现在开通了新路,原先的路就没那么堵了。”村民熊元兴所说的是新路,是今年2月7日新开通的泮龙路。
泮坑旅游风景区素有“梅南胜境”的美誉,是梅州市民假日休闲旅游的胜地。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期时,每天有上万人前往景区,但城区通往泮坑村的道路少且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回应广大市民群众对改善泮坑风景区交通环境的热切期盼,三角镇党委、政府经多次调研论证、协调沟通,最终推动泮龙路建成通车。
2月7日,泮龙路建成通车。何森垚摄
全长780米的泮龙路,将泮坑停车场与龙上村长岌下村道打通,有效促进车辆、游客分流,缓解泮坑村道的交通压力,让景区交通更加顺畅、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同时,三角镇党委、政府积极加强沿线绿化和安全隐患整治,不仅在多个重点路段安装了防护栏,同时借开展绿美梅江生态建设的契机,沿路栽种树木、铺设草皮,让道路更美丽、更安全。
“目前已在泮龙路建成人大林、文化林等两个主题林,同时把原先杂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绿美小公园。”泮坑村党总支书记彭增文介绍,接下来,计划修建一条步道,由公园向泮坑风景区延伸,方便市民群众休闲锻炼。
聚焦景区停车难等痛点,当前,泮坑村还大力推进生态停车场建设。在枫林路旁,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施工中。“以前这里是沙场,后来搬走了,我们积极与企业主沟通,准备将这块地打造成生态停车场,同时放置2层集装箱,发展特色餐饮。”彭增文表示,此举不仅可优化村内环境,还可解决停车难问题,又可助力产业发展,一举三得。
生态停车场正在打造中。
在村委大楼脚下,可见一片平地已规整出来,计划打造生态停车场。据了解,这块地原先是臭水塘,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水塘,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经村委协商,引进第三方,目前准备打造生态停车场,配套公共厕所、步道、绿化美化,并为周边住户铺设污水管道,方便群众。
“争取春节前投入使用,两个生态停车场建成后预计可提供近60个停车位,有效补足停车难的短板。”彭增文表示。
优化人居环境
完成186栋农房风貌提升
“前两个月刚刷好外立面,我们房子是1983年做的,之前看起来很老旧,现在焕然一新。”讲起自家二层小楼的变化,泮坑村村民熊汉华满意地点点头,他表示,自从农房风貌管控以来,不仅自家房子穿上了“新衣”,整个村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提升。
走进泮坑村,处处可见新气象:原先杂乱无章的缆线如今已完成了“四线”落地,告别了“空中蜘蛛网”;原先老旧的房屋、赤膊房通过粉刷,如今注入客家元素,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破旧泥砖房、违章建筑再无踪迹……临近春节,不少外出务工经商的返乡村民感慨:“认不出我们村”“变化很大”。
泮坑村结合村内房屋原有风格进行外立面改造。
据了解,今年以来,三角镇加足马力,镇村两级形成合力,全力抓好泮坑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管控等工作,推动人居环境持续向优。
“我们村存量农房共436栋,正按批次,以点线面结合的形式进行改造。”彭增文介绍,针对村内房屋原有风格,该村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选取“黄色”“灰白”两种装修方案,调动村民参与农房风貌提升的积极性。目前,泮坑村农房风貌提升已进场施工186栋,完工186栋。
同时,通过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泮坑村共清理村巷道和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建筑材料等553处,累计拆除破旧泥砖房、违章建筑等117处,“三线”整治4979米,超额完成全年整治目标。
泮坑村结合村内房屋原有风格进行外立面改造。
此外,泮坑村持续推进“三大革命”,辖区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0%以上,村内现有5座公厕均做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新建2处垃圾分类亭,生活垃圾收集率、处理率达100%。
在绿美生态建设方面,泮坑村以清凉山郊野公园优化提升示范点工程为契机,完成绿化2100亩、林分优化24亩、森林抚育150亩,新开设森林步道4公里;通过开展“我为梅江种棵树”和“植绿护绿·志愿同行”活动,种植苗木2398株,建成3个主题林、1个绿美小公园、7户“美丽庭院”,一个更绿、更美的泮坑加速形成。
做强特色产业
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80万元
随着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人居环境的持续优化,泮坑村吸引了越来越多商家入驻,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迸发出新活力。
“选择这里主要看中的是景区‘含绿量’与人流量。”位于景区入口的“自在小院”,开业至今持续火爆。“自在小院”负责人张悠清介绍,她们主要经营椰子鸡火锅、围炉煮茶、烤奶等多项餐饮业务,平均月营收约12万元。
“梅州正在打造清凉山郊野公园,相信之后来泮坑的游客会越来越多,我们有信心。”张悠清说,她们在新建的泮龙路旁还新开了一家泮山咖啡馆,装修风格偏向于野外露营。
眼看路通了,梅州市粮源臻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泮坑村“产业村长”郑靖决定投资泮坑村。目前,企业已在泮龙路旁租赁土地60亩,计划打造集亲子乐园、农业耕种、鸭稻共生为一体的农旅项目,与泮坑风景区实现联动发展。
据了解,目前泮坑村已吸引20多家餐营店入驻,建成一批草莓园。走进泮坑村,草莓的香味扑鼻而来。草莓园里,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在草莓地里来回穿梭,畅享“莓”好时光。
草莓采摘体验已成为泮坑村农文旅招牌之一。何森垚摄
“9月份开始种植草莓,11月下旬陆续成熟,采摘期长达5个月。”一草莓园负责人何保寿介绍,他是外地人,当初也是瞅准泮坑村的发展潜力才选择来到这里,目前种植草莓已有20多年,总种植面积达10亩。
据了解,泮坑村引进农户发展草莓种植已有多年历史,但还未形成规模。接下来,该村计划建设草莓产业园项目,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壮大产业规模。
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泮坑村聘请区级“产业村长”2名,选聘农村职业经理人1名,发挥典型示范和联农带农作用,推动民宿餐饮业连片特色化经营、数字电商化宣传,打造钧质楼、白相、世代客家等多家网红店铺。
今年,泮坑村还成立了泮坑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加速布局水上乐园、屋顶光伏等项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目前我们筛选优质农业公司,共同打造泮坑丝苗米品牌,同时与泮坑旅游风景区合作,出租广告墙,预计今年强村公司营业额近6万元。”彭增文介绍,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8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约40万元。
“接下来,泮坑村将做优精品旅游,按照‘筑巢引凤、村企共建、产业配套’思路,集约平整项目用地,培育一批泮坑农业引领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动镇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颜值’‘气质’于一体的生态田园新村庄。”三角镇人大主席罗慧丹表示。
转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