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江南街道新中社区位于梅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5082人,其中“一老一小”群体1998人,60周岁以上老人、6至14周岁儿童分别占常住人口的26%、13%,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社区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依托平安智治、多元共治,多措并举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努力绘就“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温暖画卷。日前,新中社区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多元化服务,让长者老有颐养
在新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委书记刘林涛向记者展示了“全科网格”便民服务卡主卡和副卡,以及“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卡,这三张小小的卡片,正是社区织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托起幸福“夕阳红”的关键。
新中社区入户为辖区老人发放便民服务卡。
“社区划分了5个网格,辖区内60周岁以上独居、半独居、失能等老人基数较大,不少老人的子女在外工作,当老人遇到急事时家属可能无法及时赶到,对此,我们制作了‘全科网格’便民服务卡。”刘林涛介绍说,发放给老人的为主卡,清晰标明了社区党委书记、网格负责人、街道挂点领导的姓名和联系电话,老人只需拨打卡上的电话,即可与干部取得联系,享受便捷贴心的服务;副卡则留给社区各网格存档,标明老人姓名、年龄、联系电话、身体情况以及家属和志愿者电话等信息,方便网格员摸清底数、收集民意、解决难题,提升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
新中社区入户为辖区老人发放便民服务卡,并安装卫生间扶手、小夜灯等便民设施。
“针对独居、半独居、失能等老人群体,新中社区实施‘温暖银龄’项目,汇聚多方力量,组织党员干部、家庭医生、社工、志愿者等,定期入户探访慰问老人,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人‘独居不孤独’。”刘林涛说。此外,社区还为老人的邻居、小区保安等发放了“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卡,动员他们成为“护老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问一声、看一眼、多走动来守护独居老人的安全,引导邻里从“近邻”变“近亲”。
为更好地深化基层治理,新中社区筹资建设“平安街区”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与治安监控防范能力,累计在街头巷尾、无物业管理小区、学校门口、老屋鱼塘等重点区域安装摄像头18个,自2023年以来,依托平台多次帮助居民寻回走失老人、协助派出所破获治安案件、及时劝阻小孩到鱼塘边戏水等。
嵌入式照护,让孩子幼有善育
对于不少“双职工”家庭而言,孩子的暑期看护问题成为一件忧心事,工作繁忙无暇看管、孩子独自在家安全难保障、假期生活单调缺乏规划等问题集中显现。为回应民生关切,新中社区积极链接嘉应学院、应急管理部门、鼎和社工等资源,针对青少年儿童开设了公益性暑期夏令营,课程内容包括课业辅导、安全教育科普和环保手工活动等,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在新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场开展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活动。
“请大家排成一行,进行绘画接龙,让最后一位小朋友猜猜答案!”近日,记者在新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看到,现场正开展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活动,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为社区注入蓬勃朝气。今年10岁的曾家炜即将步入小学五年级,夏令营活动开展以来,他一堂课也没落下,“在这里完成作业的效率高,我最喜欢的课程是科学小实验和应急知识课堂,学习到很多知识,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小朋友对家门口举办的活动表示很满意。
新中社区夏令营活动的开展,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钟梓荧和同学主动报名,成为夏令营活动的志愿者,她说:“我们是嘉应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基层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成员,暑期我们结合专业知识,给小朋友带来‘色素遇盘’‘秘密书信’等化学小实验,让他们在趣味实验与互动游戏中探索化学奥秘。同时我们也协助社区开展其他活动。”
新中社区夏令营活动开展“色素遇盘”“秘密书信”化学小实验。
“一老一小”有保障,千家万户才安心。刘林涛表示,新中社区将继续聚焦“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让老年人和儿童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实现老幼共融的基层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