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梅江区举行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前三季度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
来源:区委区府办  发布时间:2018-11-08 17:03:00  浏览次数:-
【字号:

点击播放视频


    11月8日下午,梅江区举行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前三季度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十件民生实事落实进展情况。

12.jpg

    今年的梅江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围绕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扶持就业创业、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水平、增加教育公共资源供给、巩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实施交通便民工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增加农民农业生产补助等十个方面内容,最终确定了十件共计29项民生实事具体任务。工作任务下达后,各责任部门高度重视,按照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做好各项组织落实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目前,2018年区十件民生实事落实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截至9月30日,29项具体任务已提前完成13项(占项目总数的44.8%),剩余16项正按计划加紧推进中。

微信图片_20181108171428.jpg

    前三季度,梅江区十件民生实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征地拆迁难度大、实施方案审批时间长等因素影响,使个别项目的推进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下一步,区委区政府将以更大的力度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抢抓施工黄金季节,加强协调,各方联动,攻坚克难,加快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以下是此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的今年十件民生实事落实进展情况:
一、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
    项目1:城镇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从每月460元提高到505元,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维持原有的360元。此项任务已提前完成。已按《梅江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18年梅江区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通知》要求落实提标工作,并实行了社会化发放。1-9月,低保金累计支出1466.1686万元,全区共有低保对象1688户、3054人受益。
    项目2: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100元。此项任务已提前完成。已按《梅江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18年梅江区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的通知》要求落实提标工作,并实行了社会化发放。至9月底,特困供养资金支出623.4426万元,全区共有城乡特困供养对象579人受益。
    项目3: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水平从每人每月1450元提高到1560元、分散供养水平从每人每月880元提高到950元。此项任务已提前完成。1-9月,全区共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52.454万元(其中集中供养方面43.524万元、分散供养方面8.93万元),全区共有41名孤儿受益(其中集中供养方面31人、分散供养方面10人)。
    项目4:城乡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目前,全区低保对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低收入人群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己达到80%,特困供养人员已达到100%。 1-9月,全区医疗救助支出414.7653万元,救助1786人次(包括住院和门诊救助),住院人均医疗救助水平达到2322元。
   项目5: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189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520元。目前,已按要求调整新的补贴标准,并实行了社会化发放。据统计,1-9月,全区约有4013名残疾人享受了此项政策红利,其中1134名困难残疾人享受了生活补贴,2879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护理补贴。

二、扶持创业就业
    项目6:扶持创业400人、城镇新增就业32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1-9月,全区扶持创业31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79.3%;城镇新增转移就业262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2%;失业人员再就业2655 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8.5%。
    项目7:对符合条件参加职业技能晋升培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省内外城乡劳动者按规定给予补贴,提升1500人次就业技能水平。1-9月,共提升1230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82%)就业技能水平。目前已落实346人次的补贴共计90.88万元,其它的正在办理补贴手续。

三、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项目8:动工建设建筑总面积4600平方米的区全民健身中心。该项目位于梅兴路59号(原梅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总投资  2588.73万元,已完成设计、招标、建设合同签订、规划许可、工程施工许可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地基基础建设中。
    项目9: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城乡15分钟健身圈,为省定贫困村配建健身路径。已对全区各村(社区)体育小广场健身器材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出16个村(社区)和百岁山健身步道需要更换和维修体育健身器材,目前已全部完成维修和更换;完成长沙镇上罗村体育公园,城北镇古洲村、干才村和东山公园体育健身小广场健身器械的安装;省定贫困村第一批、第二批下拨的健身器材已全部安装完毕。


四、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项目10: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基本建成66套,发放租赁补贴120户。目前,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基本建成66套(西郊棚户区改造项目41套,江南华维苑棚户区改造项目25套)任务已全面完成;共发放租赁补贴133户(完成率110.83%) ,提前并超额完成任务。
    项目11: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任务。省下达梅江区14户危房改造任务,目前已全面动工(开工率100%),已竣工11户(竣工率78.57%),并拨付首期区级配套资金8.2万元。
    项目12:完成25户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今年,全区共投入经费50万元,对100户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至9月底,共计完成改造71户,剩余29户正在改造中,提前并超额完成任务。

五、提升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水平
    项目13: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9万元提高至10万元,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年度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从27万元提高至28万元。
    项目14: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从10000元降为8000元、报销比例从70%提高为75%;城乡五保供养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起付标准从2000元下调至1000元,报销比例从80%提高至85%,不设年度最高支付限额。
    上述2项任务已提前完成。按照《梅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梅州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梅州市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待遇的通知》(梅市人社〔2018〕2号)精神,提标工作已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1-9月,享受大病保险应支付2671人次;城乡五保供养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共198人次享受新待遇。
    项目1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至130元。按照《梅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梅州市财政局转发关于2018年提高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梅市人社〔2018〕95号)精神,从2018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至148元,目前已全部发放(含1-9月提高基础养老金的差额补发),共23366人享受调待。
    项目16:加快推进区级人民医院设立、第二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完成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工作,全面完成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正在申报2019年全民健康保健工程中央预算投资,目前项目申报材料已提交至省发改委;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工作项目已完成财审,正与招标公司进行衔接,备案流程;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建项目正在进行选址中。
    项目17: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达60%以上。至9月底,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般人群数为14.2万多人,覆盖率为33.74%,重点人群数为9.1万多人,覆盖率为52.43% 。

六、增加教育公共资源供给
    项目18:建成风眠小学并实现今年秋季招生,推进金山小学迁建和城北中学、会文小学改建。风眠小学建设已全面完工,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学。金山小学迁建项目选址于金山小学附近原梅州卷烟厂仓库,规划占地16478平方米,拟投入1.8亿元,建成一座标准化学校,学校设计蓝图和可研报告编制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城北中学、会文小学改建项目拟投入1.5亿元,目前可研报告已完成,正在进行运动场用地定位、标记和现状地形图测量等工作。
    项目19:加快建设芹洋学校。项目选址于梅江区芹洋半岛安置区侧,总投资3.84亿元,占地面积约128亩,建成后可容54个班2550人。目前正在同步进行土石方工程挖运和主体工程建设。
    项目20:镇中心以上学校全部实施校园网提速工程,实现光纤网络延伸入班,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点实现30%以上。至9月底,全区共投入39.8万元统一购买梅江区“班班通”教学专网电路租用,涵盖全区50所学校的教室和功能场室。全区50所学校1151条100M光纤全面进班,实现光纤网络延伸入班。50所学校共1151个教室实施了多媒体教室建设工程。

七、巩固城乡提升人居环境
    项目21:完成90%的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至9月底,全区累计完成597个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占总任务的87.18%。
    项目22: 完成削坡建房边坡整治12处。按照《2018年全区削坡建房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至9月底,全区共完成削坡建房边坡整治8处,占年度任务数的66.7%。通过实施削坡建房边坡整治工作,有效降低了因削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今年到目前为止未发生削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
    项目23: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年度任务。2018年度区村村通工程2期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涉及城北镇及金山街道共16个行政村,受益人口约1万人。目前正在进行施工,计划于今年12月底主体基本完工。

八、实施交通便民工程
    项目24:贯彻落实建设“四好农村路”要求,服务协调好国省道改造及完善急弯陡坡等影响安全通行路段,提升镇村道路,联通一批县、镇、村之间的断头路,解决最后一公里民生实事。一是建设三条旅游公路,分别是金山街道金丰至潮塘、城北镇岭上、西阳镇田心至石马三级旅游公路,总投资约5900万元,总里程11.17公里,目前正在进行施工中。二是推进县乡道路窄路基拓宽改造,总投资约2270万元,总里程41.5公里,目前已完成  8.5公里,完成率20.5%。
    项目25:新建农村公路硬底化30公里,新推进142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至9月底,新建农村公路硬底化30公里已基本完成,共投入资金1080万元。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项目计划投资约1600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115万元,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准备进入施工阶段。

九、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项目26:支持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专职人民调解员,实行“以案定补”制度,加强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7.5%,“民转刑”案件比2017年下降10%。今年以来,组织全区司法所干部、专职人民调解员培训1 场,培训人员30多人次;全区7个镇(街)需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5名,目前已全面完成; 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以案定补”工作扎实推进,目前使用省财政补贴案件数25件,共支付经费3750元;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78件,调解成功869件,调解成功率达99%;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十、增加农民农业生产补助
    项目27:对全区所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按规定提高每亩补偿标准。目前,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已下发,每亩补偿标准由30元提高到31元,全区约有6.6万农民受益。
    项目28: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含农场职工),按平均每亩不低于85元进行直接补贴,补贴总面积不少于3.8万亩。全区2018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为3.9万亩,补贴资金共计342.93万元,平均每亩补贴87.8元。目前,补贴资金已由客家村镇银行足额发至农户手中,一些提供的身份证或银行卡有误的,待银行核实后进行发放。
    项目29: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其中水稻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每亩每造保额从400元提高到800元。根据《关于印发2018-2020年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农规〔2018〕2号)文件精神,在未完成新一轮招标工作之前,原农险品种按照原有标准,由原负责承包的保险公司继续承包直至完成招标工作。2018年4月,全区已按原有标准每造每亩400元,完成2018年早造投保相关事宜,其中水稻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目前,市级已重新对承包公司进行招投标,2018年晚造投保工作根据市文件精神按照每造每亩800元正在进行中。此项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的综合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