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梅江区在熊锐故居展陈馆举办了非遗普法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由梅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梅江区司法局联合主办,梅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梅江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承办。各镇(街道)非遗负责人、各级非遗传承人及项目保护单位代表共50余人参与,共同探索法治赋能非遗保护的新路径,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开班仪式上,区司法局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普法圆宝”和“公法圆宝”,这两个以古代神兽“獬豸”为原型、融入客家文化元素的IP形象,寓意着法治精神与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也为本次培训增添了别样的法治文化氛围。培训班强调了法治在非遗保护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学员们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为非遗保护筑牢法治根基。
随后,区文广旅体局负责人介绍了当前梅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情况及面临的形势,强调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传承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培训课堂上,由广东君升律师事务所肖晓辉律师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从非遗项目的申报、传承,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学员们认真聆听、积极记录,不时与肖律师互动交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此次非遗普法培训班,不仅为梅江区非遗传承保护队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高质量推动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培训,学员们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意识,提升了履职能力,将以更加专业的姿态投入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让梅江区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