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江 > 展望未来 > 发展展望
梅州市梅江区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4-09-20 14:58:19  浏览次数:-
【字号:

政府委托,现将梅江区202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九届人大次会议审议批准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9.35亿元、同比增长2.8%低于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9.55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6.65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89亿元、同比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7亿元,同比下降7.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2742.63万美元,同比下降15.62%

(一)百千万工程全力实施抓实“五大百亿产业”,烟草、电力、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40.62亿元,比增3.4%总投资23亿元茂叶(梅州)一二三先导产业园加快落地建设,带动泽力宝、大三元食品等5家企业集群发展。深化开展“免费梅江”系列行动,引进培育数字经济相关企业145家,数字BPO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一企一策”分阶段分批次培育“四上”企业,上半年申报入库7家(6家建筑企业,1家房地产企业)。落实“五必核”工作制度,结合“五经普”拟达规达限企业,重点培育库企业由99家充实至148家。因地制宜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分类施策推进消薄”“进位,三角、西郊、江南、金山等4镇(街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稳居一类阵营。大力推行镇村抱团发展模式,成立强镇富村公司5家、强村富民公司19家,发挥28名产业村长、11个产业社区带头作用,做好“土特产”文章。城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步推进。重点区域沿线的铁皮瓦、赤膊房、外立面改造签约率100%,完成施工550栋,三角镇客天下观光路段、西阳龙坑加油站等示范节点建设初见成效。举办乡村酒店(民宿)专场推介会,公开推介26个优质资源点。支持客天下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融湾先行区建设有序推进。深化细化项目化《梅州方案》、省《若干措施》明确支持事项,制定印发梅江区贯彻落实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定期开展重点任务工作调度。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区主要领导带头外出大湾区对接企业招商。上半年上报市纳统项目13个,完成计划投资额36.47亿元,占市下达70亿元任务的52.1%。大力开展乡情招商,海丝珠宝产业园、宏展电子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计划投资超5亿元。以梅州经开区为重要发展平台,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充分荔湾梅江发挥对口帮扶协作项目资金效益,申报2024年度对口帮扶协作项目31个。借力省纵向组团帮扶,支持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建立南沙经开区、花都经开区对接合作机制推动梅州经开区申报电子信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组织企业参加2024中国国际米粉产业博览会及粤桂东西部协作等系列活动、省商务厅“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清远站活动。结合实际创新招才引智、留才用才模式推进反向飞地建设,一批企业进驻梅江(荔湾)智创共享中心。

(三)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增资扩产和开展技术改造,重点培育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上半年技改投资完成6.55亿元,新开展技改企业10家。博敏电子获批建设“省市共建高密度混合集成印制电路广东省2024年度重点实验室”。全力推动市“1+N”人才政策落地见效,持续深化开展“免费梅江”“青年在梅江”等特色人才服务品牌活动。加快建设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纯然创客部落、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梅江客服中心等孵化载体,支持培育佳都智慧PCI未来社区、客天下创业岛等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全区高新技术企业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均排名全市第一。对全区符合条件的“四上”企业进行摸查研判,落实鼓励类产业企业专项补助政策。落实“惠企五条”,鼓励企业坚定投资和发展的信心。积极撬动消费大市场,组织56家汽车门店、36家家电门店参加“梅品惠”以旧换新消费券暨“家520”购物季促消费活动,上半年,全区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带动消费10278.72万元,占全市消费额65.37%

(四)项目谋划储备扎实高效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细化分解全年投资目标用好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红旗项目”“蜗牛项目通报机制,推动全区60项、年度投资计划54.7亿元的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7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36.16%,比去年同期提升0.69个百分点。其中,全区31项省、市重点项目1-6月累计完成投资15.35亿元。8项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9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3.95%,快于时序进度13.95个百分点。1-6月专项债资金支出进度达73.31%,居全市第一。积极把握政策资金导向,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以来,我区共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6个,总投资19.83亿元,拟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7.92亿元。至目前,共下达2个项目2793万元。申报2024年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5个项目,国家两部委已审核通过15个项目,总投资85.37亿元,专项债需求23.1亿元。申报第二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共12个,总投资65.27亿元,专项债需求18.72亿元。截至目前,我区2024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共发行8个项目合计5.25亿元。申报2024年第一、二批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共48个,总投资178.26亿元,专项债需求63.23亿元。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主动衔接大湾区规则机制,对照省评价标准,积极做好2024年度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落实《梅州市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服务“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设立营商环境观察点。深入落实区委服务企业“首日制”工作部署,挂点服务企业库企业数增至358家,加快建设服务企业“码上办”平台,优化问题收集、解决流程,提升“暖企”效能。深化“行政审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改革,2834个事项实现“极简办”。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承接市级调整实施的行政职权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101项。梅州经开区共为28家企业代办43宗事项提供代办服务。梳理形成了《梅江区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事项通用目录清单》,共有41个事项延伸到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

(六)绿美梅江生态建设统筹推进。全面完成林分优化0.4万亩的种植工作,各级林长参加植树活动270场次,建成“林长挂点林”“青年林”“客商林”等主题林255个,完成种植苗木60.72万株,超额完成43.6万株的种植任务。6个典型村共种植树木1.2万株,完成户籍人口人均种植1株树目标任务。积极推进长沙镇小密村、西阳镇直坑村森林乡村建设。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实现零热点”“零火灾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建设。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纳入国、省考断面城市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县级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落实河长制责任,持续改善主要江河水质综合指标。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成绿美廊道6条、绿美乡村小公园建设93个、绿美自然村庄建设161个,绿美乡村公路65.62公里、绿美碧道34公里,绿美住宅小区12个、绿美小公园8个,扎实推进百岁山郊野公园省级绿美生态示范点建设。

(七)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提升。举办就业援助活动,线上线下招聘会共12场次,提供岗位13422个,求职人数11552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568人。开展“南粤家政”服务各类培训共368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34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4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人,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58人,参保视同就业有6983人。试点创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积极探索“强校+弱校”“集团化办学”等学校管理方式,推进成立以梅州中学为核心校的教育集团办学改革。全区乡镇“三所学校”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已达到10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1%,达到85%的标准要求。加快推进城西职校改扩建、嘉应学院附属学校和区疾控中心等教育医疗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工作。

上半年,全各级各部门全力执行计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因素在积累、市场信心在增强、发展动能在提升。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内生动力依然不强、内外需求依然不足、社会预期依然偏弱、风险隐患依然较多一是结构调整有压力。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80.8%的烟草、电力受“计划经济”等限制难有较大增长。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较少、个体同质化严重,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出口、国际贸易摩擦、终端需求不振导致龙头企业订单不足、同行压价抢单、部分订单外流等制约,受电子信息行业内卷,工业成品价格低迷影响,上半年86家规上工业企业,40家出现负增长,占比46%,下降幅度超过20%的有22家,国威、威利邦等重点企业减幅较大。从工业投资来看,主要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拖慢施工进度,且项目较多存在续建项目接续不力、新入库大项目支撑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等问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上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6%,低于目标增速(3%7.6个百分点。受市场环境不佳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投资进度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位。房地产商投资意愿不足、无新开盘项目,影响商品房销售及建筑业后续增长。三是市场消费仍未全面复苏。石油类零售额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受柴油不纳入零售统计影响,产生12亿元缺口,受传统燃油汽车保有量减少,导致汽油零售增长后劲不足;上半年全区29家限上汽车销售企业中有151-6月累计负增长;电商发展迅速大幅分流购买力;与周边地市相比,本地文旅市场热度、亮点不多,吸引外地游客不足,但同时外出市民和学生群体增加,旅游消费市场活力未完全激发。四是外贸增长压力依然明显。我区进出口企业规模类型较单一,对骨干企业依赖性强,缺乏多点支撑,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受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复苏乏力等影响,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订单下滑幅度大,新增长点不明显。全区59家外贸企业中,24家出口额呈负增长。五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我区相对偏慢的经济恢复态势向财政领域传导,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大,财政库款保障水平低,资金调度紧张。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下更大力气抓经济、谋发展,全力完成全年计划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推动百千万工程提档进位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稳定烟草、电力产值,服务电子信息重点企业满产扩销和转型升级,保障盈华5.66万吨铜箔、鸿宇等重点投资项目尽快建成并投产达产。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力争引进300个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茶叶蔬菜、丝苗米、水产等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积极申报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认真落实“一企一策一联系人”制度,加大培育“四上”企业服务指导力度,完成年度净增50家以上目标任务。推进百花洲、嘉应古城“520巷”等传统商业集聚区焕新发展,做好各类“老字号”企业培育进驻工作,积极申报创建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引进企业打造精品民宿集群。携手中铁广投和广州第三市政公司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二)抓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主动衔接省“1+N”政策体系推动国家和省支持事项落地实施。借力对口帮扶和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政策,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梅江园区建设,全力落实主平台“五大提升行动”,主动承接珠三角等地区产业有序转移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项目4个以上,力争主平台规上工业产值超113亿元。申报梅州经开区省级电子信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推进梅江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城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心区开发建设。提高反向飞地企业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配套能力,发挥荔湾研发+梅江生产效益认真配合做好省融湾工作现场会各项准备工作。做好鼓励类产业企业专项补助工作,按程序将补助资金尽快发放至企业。落实高端紧缺人才认定补助等政策,实施好引智强企工程。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业技改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建设农村光伏廊道,争取西阳风电项目纳入省试点。推动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互联网、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产业,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个以上,实现计划投资额100亿元以上、完成实际投资20亿以上。重点推动盈华公司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培育佳都智慧公司申报省级科技孵化器,争取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以上。依托博敏电子建设省市共建高密度混合集成印制电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实现行业原创技术性突破。

(四)力促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常态化用好区重点项目各专项指挥部、并联审批专班机制,通报一批“红旗”“蜗牛”项目,做好市、区重点项目中期调整工作,科学提升项目布局,确保完成重点项目年度目标。抓紧抓实电网投资工程、经开区标准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珠宝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盈华电子、博敏电子、谷源环保、纳翕燚、京东智慧渔业等24个年度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在库项目,加大攻坚力度,以最大力度保续建、促开工、抓落地,以最大努力完成全年投资增长7%的任务。推动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重点抓好鸿泰电路科技高端线路板建设项目、科捷电子年产180万平方米双面多层HDI印制板制造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入库纳统。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精准对接上级资金支持方向,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提升项目成熟度,提高项目谋划数量、质量和转化率。同时,围绕社消零增长预期目标,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宗促消费活动。全力以赴稳外贸积极做好境内外重点展会的参展发动工作。

(五)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梅州市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服务“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2024年梅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完善监管机制。积极创建综合类“信用县”,全力推动“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小企业实质性获贷,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提升“双公示”信息及时率。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推动准入准营、缴费纳税、投资建设、教育入学、社保卡服务等13个“一件事”落地梅江。落实帮办代办制度、降成本工作、服务企业“首日制”,服务保障项目落地。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绿美梅生态建设。实施绿美生态“八大工程”,持续抓好林分优化、森林抚育、新造林抚育等重点任务。聚焦“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谋划EOD项目,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强化能耗下降进度管理确保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全省前列,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考核目标、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推进百岁山郊野公园省级绿美生态示范点建设,建成一批绿美碧道、绿美公路。结合重点区域、首批典型村和第二批拟培育典型村串点连线成片持续推进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创建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品段长度不少于10公里。围绕西阳典型镇目标任务,整合筀竹、新联、明山村等红色和农文旅资源,不断提升城镇品质优化人居环境。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接续组织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培训完成今年梅江区城镇就业目标任务培育城乡教育共同体和以梅州中学为核心校教育集团。至年底,城西职校改扩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北实双语学校开工建设,西阳、长沙、水白等3所寄宿制学校改建投入使用,嘉应中学等4所中学新建学生宿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加快推进普通门诊医保报销镇村一体化改革,确保户籍人口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优化一老一小综合服务持续开展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深化长者饭堂建设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和医药服务价格管理改革,提升多层次医疗供给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