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历史文化游径(华南教研基地)
来源:梅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3-12-05 10:02:07  浏览次数:-
【字号:

  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熊锐故居展陈馆)——城北古洲村觉堂体育公园—守成居、云汉楼(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云汉楼——梅州学宫(梅江区博物馆)——望杏坊:大觉寺(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金山顶原梅县博物馆(国立中山大学临时办事处)暂定

  一、华南研学教育项目建设情况:

  梅江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梅州纪念馆主馆项目于2021年6月开工建设,2022年6月竣工开馆。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对熊锐故居进行修缮改造,规划建设用地约4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拆除原建筑部分墙体,并对建筑整体进行加固修缮,改造为革命历史纪念馆。同时在周边配套停车场、绿化、道路等场地及设施;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约4446平方米,在熊锐故居周边配套建设文化广场、大型停车场、景观水池、绿化、浮雕墙、景观柱等场地及设施。根据建筑本体及周边片区空间布局,除在纪念广场上设置纪念柱外,需设置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解说标识等,同时标识需富有特色,与古典建筑、景观环境相协调。并对其余六处办学纪念地(包括安善庐、大觉寺、金山顶梅县博物馆、乐育中学、守成居、侨建楼,总面积约10790平方米)进行建筑修缮、室内展陈、树立人文历史信息牌,周边环境整治及提升改造等。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

  二、华南研学教育旅游线路规划发展情况:

  按照“红色引领、旅游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深挖红色旅游潜力、深挖“华南研学”精神内涵,通过推进“华南研学”办学遗址活化利用,焕发“华南研学”办学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时代价值,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我区通过组织策划华南教育研学教育与旅游路线精品行相融合的模式,持续加大红色研学力度,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城市文脉中提升政治、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梅州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侨乡文化特色的同时,结合“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推出重走苏区红军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行、客家文化体验游、生态乡村之旅等精品旅游路线,加速本地区旅游经济复苏。将旅游特色村与著名红色景点串联成珠,不断丰富乡村游、生态游、红色文化教育游等产品业态,引进旅游公司规划旅游线路,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研学行”等旅游品牌,推出“一日游”和“多日游”等旅游产品。

  三、华南研学教育研学意义:

  我区“华南研学”教育建设通过精心发掘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培训专业人才,策划系列送游客活动等措施,进一步弘扬客家红色革命精神,重现梅州尤其是国立中山大学梅州籍师生对近现代革命的贡献,擦亮梅州“历史文化名城”名片,服务梅江苏区振兴发展,梅江区拟以“中山大学东迁梅州”为主线,打造梅江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旅游线路以围绕3个办学纪念地作为规划。梅江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以抗战时期岭南高校迁址粤北办学的历史足迹为主线,通过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让公众入了解华南教育变迁史,传承华南教育烽火精神,弘扬抗战精神、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

  抗战时期中大及其他高校在粤东办学历史的挖掘整理,办学旧址的标识和保护,亟需学术界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发掘这段教育变迁史,保护和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迹,既是对华南师生坚定信念,克服艰难困苦、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精神的缅怀和传承,也是纪念及致敬内迁高校粤东山区父老的重要举措,更对增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文化认同,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点位情况介绍:

  一、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熊锐故居展陈馆)

  

  “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又称熊氏“朝锡公祠”,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梅塘东路91号,占地面积3677平方米,建筑面积1142平方米。熊氏十世祖朝锡公从大坜村熊屋迁此开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国立中山大学筹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马克思主义理论早期研究者、传播者,为培养革命干部和推动国民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熊锐烈士的故居。房屋坐南向北,夯筑土木砖石结构,灰瓦面平房,主体建筑属于典型的清代假三堂四横客家传统民居。正屋上堂右侧第二间为熊锐在家时起居的房间。

  故居门楣署:“朝锡公祠”,外大门联曰:“朝堂优宠 锡赉无疆”。内大门联曰:“江陵世泽 宝善家声”。中堂对联:“江陵之世系可稽椒衍瓜绵远肇荆襄一脉;宝善之家声未艾蝉联鹊起统期孙子多贤。”上堂对联:“肇鳌峯以丕焕家声奕世毋忘宗功祖德;谱江陵而永隆祀典千秋犹望子振孙扬。”朝锡公祠也是叶剑英元帅通讯员熊耀辉(家名淼仁)同志故居。2020年,梅江区根据广东省和梅州市关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工作部署,在省委宣传部、省自然资源厅、省文旅厅、省教育厅和中山大学等有关单位或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对熊锐故居展陈馆进行重点保护与活化利用。

  梅州市按照省的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重点选择抗战时期中山大学东迁梅州为主线,采用“1+N”模式(即1个主馆和全市21处办学纪念地),依托熊锐故居朝锡公祠规划建设,打造成三馆合一的展陈馆,分别为:“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展馆由中国美术学院团队规划建设,整体以红灰色为基调,突出客家特色元素,是集历史展示、教育研学、多媒体互动、参观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展陈馆。

  2022年6月29日,熊锐故居展陈馆正式开馆,内设两个展区:第一展区为“华南教育历史文化展”。根据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突出一个重点、发挥特色的建设要求,在大激荡时代大学与地方互动的主题之下,本馆通过“学脉渊源”“客家革命“大学归省”“辗转粤东”以及“复原广州”五大单元,借助照片、档案、报刊、实物、口述、田野等丰富史料以及视频、音频各种多媒体手段,详实、深刻、生动地为您徐徐揭开一幅华南教育历史的壮丽画卷,以及梅州与中山大学之间厚重的学脉渊源。

  第二展区为“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以“寻路”为主题,通过“救亡图存  运动热潮”、“分批赴法  工学实践”、“上下求索  建立组织”、“宣传主义  扩大队伍”、“世纪回响  党史丰碑”五大单元板块,运用图片、文献、实物生动展示中共旅欧支部的建立背景、发展沿革、主要活动和历史功绩,形象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的深刻历史内涵。

  熊锐故居展陈馆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华南研学故事,让文化根脉薪火相传;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苏区的时代价值,自开馆以来,依托浓厚的人文底蕴和革命氛围,举办红色系列活动、专题讲座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客家传统文化,提升群众社会科学知识和思想道德素养,真正成为梅江区基层党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学习教育,不断丰富广大党员群众精神生活林风眠纪念馆的良好场所。

  二、城北古洲村觉堂体育公园—守成居、云汉楼(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云汉楼


  

  1945年初,中山大学文学院由从乐昌坪石迁移至梅县城北古洲村曾龙岃守成居进行教学工作,如今建筑依旧保存完好。

  该纪念地是中山大学战时迁徙到梅州的文学院旧址。城北镇古洲村位于梅城环市北路以北。作为古时候梅城对外交往的陆地"咽喉",曾龙岌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曾经吸引众多官吏商贾在此定居。这些蕴含着浓浓客家文化的民居建筑,大都依"岌"而建,与田园形成和谐美丽的景致,适应客家先辈在迁徙和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处处展现客家精神和人文历史,有着独特的文化个性。占地面积:1200㎡,建筑面积:1800㎡,房间数量:38间,建筑年代:19世纪20年代。保存情况:主体保存较好使用现状:尚有曾氏后人居住。

  云汉楼建于1945年初,中山大学女子师范学院由从乐昌坪石迁移至梅县城北古洲村云汉楼进行教学工作,如今云汉楼建筑依旧保存完好。该纪念地为中山大学战时迁徙到梅州的女子师范学院遗址。地址:梅江区城北镇古洲村,建筑面积:3600㎡,占地面积:1800㎡,房间数量:105间,建筑年代:1942年保存情况:保存较好,使用现状:现有6户人家居住。

  三、梅州学宫(梅江区博物馆)


  

  梅江区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城江北凌风西路,由梅州市级文保单位——梅州学宫改建而成,总占地面积约6225平方米,展厅面积400多平方米,具有历史人文、民俗非遗、艺术美术、自然科普等方面的传播展示功能,是一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也是开展社会教育和各界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2021年2月1日上午,梅江区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展区分为“千年嘉应”“红色梅江”“人文秀区”“诗画梅江”四个部分,“千年嘉应”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了从远古梅江到梅江设区,一路走来揭开了千年嘉应的历史风貌,展示了一座文化名城的厚重文脉。“红色梅江”讲述了梅江区是原中央苏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地,在土地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梅江展区记录了周恩来、朱德、陈毅、罗荣桓、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梅江人朱云卿等革命志士在梅江区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的英勇往事。“人文秀区”体现了梅江区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乡,孕育出了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诗画梅江”展示了作为人文秀区的梅江,在文学与艺术领域一直是梅州地区的翘楚。

  梅州学宫从始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古时梅州最高学府,也是梅州“文化之乡”的标志之一,是用于纪念孔子、传承传统文化、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科普人文社会知识的综合性纪念场所。2000年8月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梅州学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朱德率红四军来梅时,曾在大成殿门口广场激情演讲,宣传革命道理。2008年梅州学宫评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梅江区博物馆自2021年2月1日开馆以来,依托浓厚的人文底蕴和革命氛围,举办大型系列活动、专题讲座、宣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客家传统文化,提升群众社会科学知识和思想道德素养,真正成为了梅江区基层党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学习教育,不断丰富广大党员群众精神生活的良好场所。

  四、望杏坊-大觉寺(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5年4月初,理学院院长任国荣在《中山日报》刊登通告,通知学生院址选定在梅县上市大觉寺(当时亦是城西小学校址)。在梅县复课这段时间,留校任教的张宏达等租赁了梅县城西杨屋作为居所,常到梅县城北的广东省立高级农业学院图书馆绘图,贴在讲义上,作为教学参考。

  该纪念地为中山大学战时迁徙到梅州的理学院遗址,地址位于梅江区城西西区萝卜坪梅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院内,建筑为建于唐代的古寺院,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梅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金山顶(国立中山大学临时办事处)

  

  1945年2月下旬,中山大学先在梅城东较场民众教育馆楼上设临时办事处,不久迁至梅城金山顶县立图书馆。当时,来梅登记员生已有百余人,在途中者约近千人。办事处为来梅员生接洽住宿地点。而校本部借梅县公共体育场(东较场)背的私立学艺中学校舍办公。该纪念地为中山大学迁战时徙至梅州的通讯处和校本部遗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文保路1号(金山顶),占地面积4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9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