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粤村情•梅州市梅江区卷》全面完成公开出版发行,编纂工作前后历时7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强调新农村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方案》,2016年3月,梅江区委、区政府启动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走入村落,触摸历史,与村民面对面访谈,全面普查包括自然村落名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居宗祠、风俗习惯、文物遗址、掌故传说、历史事件、主要人物、华人华侨与港澳台同胞等内容,同时注重挖掘村落由来、姓氏源流、楹联碑刻、人物故事、风俗习惯、美食特产等承载村落历史文脉和道德风范并能反映村落文化传承的内容。后续按照普查内容,搜集整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文字资料、图片、音像资料等,并在普查基础上,按全省统一规范与体例,编纂《全粤村情•梅州市梅江区卷》。随后,梅江区地方志办公室按照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要求,反复修改核实文稿,数易其稿,达到出版要求。在普查基本情况的同时,梅江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深入转化利用普查成果,出版《梅江村况》等书籍资料,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全粤村情•梅州市梅江区卷》收录梅江区长沙镇、三角镇、城北镇、西阳镇、金山街道、西郊街道共6个镇(街道)200个自然村,约75万字、720张图片,图文并茂真实全面记录村落的历史人文状况。《全粤村情•梅州市梅江区卷》的出版,填补了梅江区情空白,为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在外乡贤了解家乡、联系乡情、寻根问祖提供指引与帮助,也为进一步挖掘与保护自然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留住历史印记、记住乡愁、保护延续文脉提供依据。
接下来,梅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认真指导、筹划、推动乡镇志、村志编纂和村情村史馆建设,更好地记录、展现、传承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留住浓浓的乡情乡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