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自7月1日起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来,共有97名参保职工满足享受长护险待遇标准。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参保人和定点护理机构,了解这项惠民政策为失能人群及其家庭带来的新变化。
居家护理
从“照护重担”到“专业守护”
下午两点半,护理员准时到达五华县退休职工魏伯家中,提供洗澡、康复按摩等护理服务。魏伯今年72岁,退休后因脑梗和高血压导致行动逐渐不便,近年又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无法自理。“我弟弟常年在外,我也因为工作原因只有周末才能回来,平时只靠我妈在家照顾。”魏伯的女儿告诉记者,她母亲一人在家照料父亲显得吃力,得知长护险实施后立刻为她父亲申请了待遇,经评估后8月份开始享受居家护理。据魏女士介绍,我市的长护险基金支付部分基本可以覆盖魏先生的专业护理需求。“这个政策很及时,护理员很专业,基本上每天过来给我爸护理,我们子女放心了,真是个便民惠民的措施。”
护理员正在为魏伯按摩(叶晓洋 摄)
机构护理
从“担忧重重”到“安心减负”
陈阿姨是一名退休教师,已近3年生活无法自理。早在长护险实施前,她就入住了丰顺县顺康养老护理院。“之前也为婆婆请过24小时居家保姆,但是居家保姆不够专业,因为婆婆患有慢阻肺和静脉血栓,我们还是担心有突发状况,所以选择到机构护理。”陈阿姨的儿媳徐女士说道,长护险启动后,陈阿姨家人为她申请长护险待遇,经评估、公示后仍选择长护险定点机构的丰顺县顺康养老护理院享受机构护理待遇。
丰顺县顺康养老护理院的护理员正在照顾老人(顺康护理院供图)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市职工享受长护险机构护理待遇报销比例为70%,每月最高支付2000元,扣除长护险基金支付部分,陈阿姨每月的支出费用明显减少,家属经济负担显著减轻。更让家属放心的是,护理院有专业护理团队和医疗支持,“现在有了长护险,钱花得少了,我们也能更安心!”徐女士感慨道。
梅州长护险制度由市委、市政府统筹主导,梅州市医疗保障局牵头推进,梅州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具体经办,并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分公司作为主承保机构共同承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是继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广州之后,全省首个落地长护险制度的城市,政策实施以来成效初显,不少失能家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近期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扩大定点长护服务机构覆盖规模,提升服务可及性,让更多重度失能家庭能就近享受合规长护服务。”该负责人表示,市医保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对定点长护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监管,重点围绕照护服务专业性、家属反馈满意度等关键维度建立考核机制,以严格标准确保长护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需求群体,切实减轻失能家庭的照护负担。
更多政策详情
一图读懂↓↓
(转载自梅州医保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