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中,梅江区长沙镇以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为突破,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盘活乡村资源,激发集体经济新活力,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创意、共参与”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径。
创意微改造成网红 十里碧道焕新生
走进长沙镇井头渡口的十里碧道,昔日的单调景观已蜕变为充满艺术气息的“露天画廊”:树木披上彩绘“新衣”,阶梯化身彩虹步道,废弃水管变身为“熊猫上树”的趣味雕塑,融入二十四节气元素的跳格子游戏和卡通墙绘更添童趣。“周末这里挤满了游客,连茶亭都成了野炊点!”当地居民欣喜地说。
背后的故事更显匠心。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长沙镇发动党员群众、辖区企业共建共享——彩虹阶梯由镇美术老师设计,“熊猫”雕塑用企业报废水管改造,节气跳格子则是镇村干部与村民共同绘制。
露营经济带火乡村 农产品销路不愁
大密村的河畔露营基地同样人气爆棚。通过“资源入股”模式整合林地、河滩,村企合作打造的露营点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网红地。人流带动了财流:周边餐馆营业额翻番,仙人粄、烧腊等土特产供不应求。
强镇强村公司赋能 集体经济大幅增长
长沙镇以强镇强村公司为枢纽,串联起小密茶叶、长沙村嘉宝果等特色产业。“公司+农户”模式不仅打通销路,更提供技术培训。通过盘活资源、选聘“产业村长”,全镇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从碧道艺术化改造到露营经济崛起,再到产销链闭环构建,长沙镇用“绣花功夫”将有限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绣出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