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街镇动态
“家访”连民心 “代办”解民忧!梅江区西郊街道联合家访队精准捕捉群众“急难愁盼”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9-03 15:56:09  浏览次数:-
【字号:

        在梅江区西郊街道,一座座古朴围屋不仅承载着邻里温情,更成为基层治理向前延伸的重要支点。近期,一支由西郊街道民政干部、残联专员、专业社工组成的联合家访队,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开展“围屋家访+代办”工作,通过“拉家常听心声”“看居住察实情”“问需求解难题”的走访模式,精准捕捉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为特困老人

架起“生命守护桥”

        “我不去医院,在家待着挺好……”面对社工的耐心劝说,西郊街道在册特困独居老人李伯态度依然十分坚决。此前,定期入户家访的社工敏锐地发现,李伯下肢水肿症状持续加重,行动愈发迟缓虚弱,经初步判断亟须入院接受系统治疗。然而,固执的李伯既对医院的陌生环境心存畏惧,又担忧“进了医院就回不了家”,对就医存在强烈抵触情绪。

        群众的难处,就是服务的出发点。西郊街道社工第一时间启动针对性个案服务方案,一方面从心理疏导切入,一次次上门陪李伯拉家常、话近况,用周边老人康复的真实案例消解他的就医恐惧;另一方面主动联系李伯家属与其所在村委,共同分析病情发展风险,全力争取家人对就医的支持;同时,提前与医院多轮沟通,详细说明李伯的特殊情况,协调擅长老年病诊疗的医生负责其治疗,并特意代为申请到适老化病房,叮嘱家属提前备好日常用品,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陌生感给李伯带来的不适感。

        多维度的贴心准备,渐渐融化了李伯心中的抵触坚冰。最终,李伯顺利办理住院手续,入住心内科病房。经过数日精心治疗,他的下肢水肿明显消退,精神状态也一天天好转。这是西郊街道“家访知民情、服务解民忧”的生动缩影。

为残疾家庭

点亮“生活希望灯”

        “太感谢你们了!有了残疾证,孩子后续看病、申请补贴都方便多了!”看着刚办好的残疾证,西郊街道居民王女士激动地握住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此前,联合家访队在走访时了解到,王女士的儿子小宇因先天肢体残疾,日常行动需借助辅助器具,却一直未办理残疾证,不仅无法享受残疾人专项补贴,就医康复也缺少了政策支持。王女士文化程度不高,丈夫长年在外务工,独自带娃的她既不懂办理流程,又没时间跑部门,此事一直搁置。

        得知情况后,社区家访队立即将小宇的情况纳入重点代办清单。代办工作人员先是上门收集户口本、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核对信息确保无误,并主动协调区残联开通“绿色通道”,预约上门评残服务;评残通过后,又全程代为提交申请、跟进办理进度,仅用5个工作日,就将崭新的残疾证送到王女士的手中。代办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同步讲解了残疾人康复补贴、辅具适配等政策,帮助其对接社区康复资源,让困境中的家庭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从为李伯打通“生命通道”,到帮王女士的孩子办好残疾证,西郊街道以“为民办实事”为核心,将“围屋家访”的细致入微与“代办服务”的高效便捷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服务零距离”的承诺,正转化为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打通温暖民心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