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江区省道S333线东升工业园段城市排水防涝改造工程
| 梅州市梅江公路事务中心
|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升工业园段
| 梅州森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梅州市梅江区省道S333线东升工业园段城市排水防涝改造工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升工业园段,项目起点地理坐标为(N24°16′26.719″,E116°11′06.071″),终点地理坐标为(N24°16′16.629″,E116°08′20.915″),排涝泵站地理坐标为(N24°16′40.792″,E116°08′57.087″),主要工程为对省道S333线东升工业园路段两侧长达5.2公里的公路排水沟、雨水管网、管渠以及检查井、闸门等相关附属设施进行新建和改造。 施工工期为21个月,项目总投资12621.85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7万元。
|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和暴雨地面径流等。生活污水依托租赁村庄的现有化粪池处理后经就近市政污水管网纳入梅州粤海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车辆清洗废水和基坑开挖地下涌水等,清洗后的废水采用隔油池+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抑尘,不外排;基坑开挖地下涌水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上清液排放就近沟渠,经地表沟渠汇入梅江或龙坑溪。暴雨地面径流通过在施工场地挖临时雨水排水明渠,排水渠尾端设置三级沉沙池,地面雨水径流经排水渠导排引入三级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排入就近天然沟渠汇入梅江或龙坑溪,并定期清理沉砂池污泥。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等。施工扬尘通过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持路面的清洁进行抑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进行无组织排放。施工期扬尘和施工机械尾气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标准限值,其中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mg/m3,CO周界外浓度最高点≤8mg/m3,NOx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为:施工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存在。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噪声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噪处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项目运营期间噪声主要为排涝泵设备噪声,噪声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噪处理,运营期泵站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相关标准。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点堆放,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开挖土石方用于回填,少量弃方5878立方米运至东升工业园内用于园区土石方工程的填方,余泥渣土不外运。产生的建筑垃圾如硬化地面废料经破碎后作为基层回填料回用于本项目不外排。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油桶、废油漆桶等施工危险废物按要求做好集中收集,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执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以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 项目运营期间废体废物主要为泵站管理人员生活垃圾、泵闸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润滑油、含油废手套、抹布及水泵进口拦污栅渣。生活垃圾由各产生点袋装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废润滑油产生量约为0.1t/a,含油废手套、抹布产生量约为0.01t/a,交由有危废资质单位处理,危险废物执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以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拦污栅渣年收集量约为0.5t/a,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