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加快江北宜居城乡建设,改变“有新居无新村”现状
让楼梯变电梯旧房变新房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江南、改造江北”的总体部署,梅江区委、区政府以争当宜居城乡建设排头兵为目标,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规划面积达2600多亩的江北宜居城乡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市民满意的幸福美丽新城。目前,二期范围内780多亩土地已全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地面附着物补偿逾九成,房屋丈量和签订征收协议等工作依法稳妥有序推进。
据了解,江北宜居城乡建设项目是江北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个以梅江区为主体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熟悉政策法规、工作能力强、敢于碰硬的精干人员充实到各个专项工作组;金山街道、城北镇和各工作组队员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排除种种干扰,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情理法相结合,与群众交朋结友,真心实意为群众算好经济账、环境账、发展账,尽力消除群众疑惑,最大程度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同时,梅江区加强与市国土、规划、“三旧”办、城管等的协调联动,迅速制订总体规划方案,严格界定土地性质类别,严防“三抢”行为,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法律依据和根本保障。
“旧房变新房、楼梯变电梯、没小区变有小区。”这是实施江北宜居城乡建设工程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梅江区注重民情民意的收集反馈,在参考借鉴近年城市重点工程征收土地房屋经验,依法依规制定征收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对住房货币补偿标准价格、奖励时间和标准、住房征收安置方式、安置房价格、物业管理等作出适当调整,最大程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了大部分被征收人的理解和支持。金山街道月梅村的刘老伯是率先签订房屋征收协议的被征收户之一,他告诉记者,工作组进村入户后帮他算好明细账,“算”出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心群众带来的实惠,“算”出了城市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前景,所以他愉快地签订了房屋征收协议。
除了选择货币补偿,不少被征收人更希望不远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居住地,所以江北宜居城乡建设工程两个安置小区的规划建设备受群众关注。城北镇古洲村的曾先生在签订协议时,选择了房屋产权置换的方式。他认为,政府作出了“就近规划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安置小区”的公开承诺,对于眷恋故土的他而言,产权置换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离家不离土,还可以和乡亲们一起生活、聊天。记者昨日也从江北宜居城乡建设工程指挥部获悉,安置小区的规划选址方案已经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具体设计方案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参照梅江碧桂园的建筑风格、小区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设计方案将于近日公开,以方便选择房屋产权置换的被征收人选择确定。 (刘世锦 曾仕谦 叶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