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梅州前7月重点项目投资逾275亿元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10-22 14:11:57  浏览次数:-
【字号:

梅江区城北镇,梅州海吉星项目水果区11栋商铺楼全部封顶,商户们正紧锣密鼓地装修商铺,百货小商品、基础建材区的建设也拉开帷幕……

这是梅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2016年,梅州市重点项目中期调整后共388项,其中正式计划项目279项,预备项目109项,正式项目中合计总投资296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559.03亿元。

1—7月,梅州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5.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9.21%。此外,列入省正式重点项目计划56大项,1—7月累计完成投资99.6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8.93%,位居山区市第1名,粤东西北第3名。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重点项目引领产业集聚

205国道、206国道等公路穿城而过,海吉星商贸城矗立路旁。“我们的市场是面向闽粤赣地区,选址在环市西路平远路口和国道交会处,再合适不过。”梅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行政人事部经理罗海燕说。

这是梅州市重点“菜篮子”工程项目,由梅州市政府和深圳知名农产品商贸物流品牌“海吉星”联手,投资15亿元打造辐射粤闽赣边区的综合商品交易城。

该项目以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业态为龙头,联动副食百货服装小商品和农机五金机电建材汽摩配共三大业态组团,全面接纳、整合、提升零散落后的传统各行业老旧批发市场,打造现代化“全业态一站式”的综合商品交易大平台。

这是梅州培育新的经济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极的一个写照。

6月21日,粤电大埔电厂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正式移交电网统一调度,投入商业运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埔县电力累计税收7216.99万元,比增183.93%,粤电大埔电厂可谓从经济上再造一个大埔。

一个重量级项目,振兴一个产业,改变一个地方。因此,只有通过抓重大项目,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的可持续竞争力。

绿色崛起,必须找准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不可否认,梅州还存在产业层次不高,缺少辐射带动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项目,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在经济增长层面,近要思考短期内解决什么问题,培育增长点,采取相应措施;远要注重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提升长远竞争力。换而言之,梅州市既要注重能够快速产生效益的好项目,也要有影响未来产业布局的大项目。

从正在动工建设的重点项目看,梅州市二、三产业项目比例加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增加。比如,全年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实体经济建设项目一共155个,占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一半以上,其中现代工业项目73个、现代物流商贸项目16个、能源保障建设项目10个、文化生态旅游项目46个、现代农业项目10个。

“梅州市政府正在大力扶持新兴业态。”梅州市发改局党组成员、市重点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李志敏表示,梅州将涉及互联网金融、物联网、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的项目列入重点建设项目名列,加快建设推进。

“一区两带”成建设主阵地

“近年来,梅州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我们今后争取把在广州生产的核心部件迁入梅州。”金步智能液晶电视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在梅县区,金步智能液晶电视项目已进入生产试运行阶段,这是今年新引进的项目。项目总投资1亿多元,主要生产液晶电视,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

在兴宁市,“一轴两组团”的经济发展轴带初见雏形。兴宁积极制定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完善兴宁市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坚持分类施策,加强跟踪服务,促使立讯精密等4个项目尽快达产,南粤太阳能等9个项目尽快投产。

在五华,梅州中农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项目于日前在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正式动工建设,首期工程预计可在今年底建成。这是去年客商大会期间的招商引资项目之一,也是五华招商引资历史上的首个中央企业项目。

进入梅州城区,江南新城的棚户区改造紧张进行中,嘉应新区路网、地下综合管廊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推进,不断拉开新区的框架。

这是梅州“一区两带”建设的一角。“振兴发展关键在产业,重点在项目。”近日,在梅州市进一步加快振兴发展工作会议上,梅州市经信局局长王健表示。

在“十三五”规划中,梅州市做出部署,嘉应新区将破解中心城区“小马拉大车”问题,拉出大梅城的基本框架;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将带动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工业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的生态园区;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则将文化、旅游等资源串珠成链、高效整合。

“一区两带”建设能否早日取得成效,取决于项目,特别是优质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从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情况看,嘉应新区投资增速加快,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及芹洋半岛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全面动工。今年1—7月,梅州市31个城市扩容提质项目完成投资5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6.35%。

在今年梅州重点建设项目目录的重大平台建设项目共有41个,总投资约444.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约119.5亿元。其中,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是重中之重,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21个,总投资约23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约46.88亿元。

“目前,21个项目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1—7月完成投资约2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7.58%。”李志敏表示,梅州市正在集中资源和力量把交通、环保等重要基础设施尽快建起来。

优化服务加快项目建设

对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头戏”。今年初,受雨水、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重点项目建设增速低于去年同期,部分产业项目投资放缓。

为此,梅州市领导干部以优化服务为抓手,成立投资专责小组,重点解决项目投资增长瓶颈问题,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取得一定的成效。数据显示,梅州市正式重点项目计划一季度、二季度分别完成投资98亿元和142亿元,投资呈现逐季加速增长趋势。

“除去雨水、节假日等客观因素外,土地平整、报建报批等手续只用了不足4个月的时间。”回顾建设过程,梅州中农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建设都比较顺利,执行总经理张金连对五华县服务企业的速度和效率颇为满意。

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正是梅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和大埔县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

“今年以来,领导干部走基层是常态。”李志敏说,按照《梅州市2016年重点项目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的要求,梅州市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挂点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档案、列出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限、逐级传导压力,保证项目按时开工和竣工投产。

此外,梅州以定期督办和专项督办相结合的形式,力促重点项目完成任务。一方面,制订实施《2016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调研督办重点项目方案》,市主要领导每月开展一次调研督办,现场督办3—5个项目,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和市重点办联合组成督查组,不定期对重点项目实行专项督办,及时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促项目加快推进。

从用地情况看,梅州市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实。279项正式重点项目,涉及新增用地的157项中,1—7月完成用地报批的有89项,占比为57%;需用地预审项目60项,1—7月完成用地预审的有27项,占比为45%。

在确保用地、环评、林地报批、土地及管线征拆等建设要素按时间节点得到保障的同时,还要搞好项目资金保障。为此,梅州市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及时完善充实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筛选符合方向和要求的重点项目,全力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升级资金倾斜。

此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民间投资有关政策,积极组织参加广东省2016年面向民间投资项目推介会,大力推广PPP投融资模式,力争一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PPP试点项目库,多渠道多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参与我市重点项目建设。

记者获悉,梅州市下半年将聚焦项目建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在建项目投资力度、力促新建项目尽早开工、推动预备项目加快落地。

■记者观察

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今年以来,梅州已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5.1亿元,一批卫生、旅游、民政、体育等社会民生项目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纳入振兴规划的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梅汕高铁、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振兴发展,项目为王。过去几年,推动梅州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是原中央苏区政策,二是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政策,三是广州市的对口帮扶。

梅州是广东唯一全境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同时享受省粤东西北地区和国家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这是加快发展面临的最好机遇和条件。

按照省“三大抓手”的部署,梅州以中心城区为引擎,以工业园区为基础,以文化、生态为特色,推进嘉应新区起步区、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等“一区两带”建设,长短结合,以重大平台建设为推手,加快城市经济、新型工业、现代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健康等产业发展。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梅州还缺少“叫得响”的大项目,利好政策未能释放更多的红利,项目源还比较单薄,尤其是产业项目谋划深度、成熟度远远不够。

今年上半年,梅州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市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0%,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4%),释放出一个信号,传统产业对于经济的拉动远远不够,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这提醒梅州市需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做大经济总量的过程中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实现有效供给,提升经济质量。

善弈者谋势。梅州要盯住国家产业政策变化,把重点放在政策的研究上、政策的对接上,谋划一批引领产业方向、拉动税源增长、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打牢项目建设后续基础,把政策蕴含的物力、财力释放出来,用在发展的刀刃上。

着眼当下,梅州市需要坚持以项目为王,补齐交通、市政等“历史短板”,推动工业园从传统的基地向融居住、娱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区转变,集中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为先进生产力提供更好的平台。

展望未来,梅州市需要培育主导产业,利用超常规手段,利用运用现代经济的理念、现代城市发展的做法,将沉睡的资源激活,形成跨越式发展的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两大利好政策,都是以2020年为界限,现在还有3年半的时间。如何抓好政策机遇、乘势而上,是梅州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