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梅江 > 梅江概况 > 基本介绍
梅江简介
发布时间:2023-12-28 15:54:14

【建置 沿革】  梅州城区(今梅江区)原是程乡县治所在地,向称梅城。南朝齐置程乡县至宋初设梅州500多年间,州、县皆无城。北宋皇祐四年(1052)始在今梅城江北筑土城,周围长450.3丈(约1499米)。明洪武十八年(1385)拆西城垣,扩辟县城,周围长985丈(约3250米)。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为直隶嘉应州。

      清末,嘉应州城区扩大。辖东街、西街2个堡。东街辖一甲至十甲及金山甲、攀桂坊,西街辖一甲至十甲及曾井甲、红杏坊、社甸甲、百果围和乌廖沙。

      民国元年(1912),嘉应州改为梅县后,县城仍辖东街、西街2个堡。民国20年(1931),由堡改为区乡,县城辖地有附城镇、城内、忠孝里、百果围、黄坭墩、红杏坊、下圣母、乌廖沙乡。民国26年(1937),梅县整编区乡,县城称为梅城镇。

      1949年5月,梅县解放,在设置新政区时,县城仍称梅城,政区则称城内区。1950年3月,复称梅城镇。      1958年9—11月,实行公社化,梅城镇改称梅城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名梅城人民公社。

      1975年8月,梅城镇改为梅州镇(仍隶属梅县)。1978年12月,梅州镇从梅县分出,由区级升格为县级,改称梅州市,隶属梅县地区管辖。1982年,梅州市基层政区设东区、中区、西区、南区4个办事处和东郊、西郊、江南、梅江4个公社,下辖32个居民委员会、29个生产大队、395个生产队。

      1983年6月,梅县和梅州市合并,称梅州市,同年9月改称梅县市。县市合并后,江南公社撤销,并入南区,在城区设南区、东区、中区、西区。

      1983年11月,基层政权人民公社建制撤销,恢复区乡村制,取消人民公社名称,以原有公社改为区,设区公所。生产大队或联队改为乡,设乡人民政府;按农民居住聚落点和自然村建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梅县市共设31个农村区、4个市区街道办事处、1个直辖区级镇;区以下设271个乡、10个乡级镇、34个居委会;乡以下设849个村。

      1987年4月,区、小乡建制被撤销,改设乡(镇)制。梅县共设10个乡、22个镇、4个市区街道办事处(8月增设北区,共5个市区)。下辖451个村、61个居民委员会、5395个村民小组。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梅县市建置撤销,原梅县市的行政区分设梅县和县级梅江区,梅江区由原梅县市城区5个办事处(金山、东山、黄塘、五洲、江南)和城郊5个乡镇(城北、东郊、西郊乡和长沙、三角镇)组建而成,为梅州市直辖县级区,治所设在梅城江北仲元东路51号。

      1989年,黄塘办事处因城区有上黄塘、下黄塘、黄塘居委等名称,容易混淆,经省政府批准,将黄塘办事处改名城西办事处。

      1998年,按省政府规定,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撤销管理区办事处,设立村民委员会。全区5个农村乡镇60个管理区办事处改设60个村民委员会。

      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北乡、东郊乡、西郊乡建制,设立城北镇、东郊镇、西郊镇。

      2002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梅江区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东山街道办事处、东郊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金山街道,撤销西郊镇、城西街道办事处,设立西郊街道,撤销五洲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北镇。调整后,梅江区辖长沙、三角和城北3个镇及金山、西郊、江南3个街道,下辖54个行政村和38个社区。

      2012年9月23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印发《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梅县西阳镇划归梅州市梅江区管辖的批复》,同意梅县西阳镇划归梅州市梅江区管辖。调整后,梅州市梅江区辖长沙、三角、城北、西阳4个镇和西郊、金山、江南3个街道。

      2022年,梅江区辖长沙、三角、城北、西阳镇4个镇和西郊、金山、江南3个街道,下辖81个村和48个社区。

【位置 面积】  梅江区属广东省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江中游,梅州市中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3°27´~23°95´、东经115°72´~115°97´之间。东临梅县区雁洋镇和大埔县银江镇,南邻丰顺县和梅县区梅南镇交界,西连梅县区程江镇和大坪镇,北接梅县区石扇镇和城东镇。是梅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总面积570.6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7.85平方千米。

【地质 地貌】  梅江区属中国东南部华夏古陆的一部分,构成古陆的基底为前泥盆系变质岩。从晚古生代到新生代,几经海陆变迁,出现一系列沉积建造。

      前泥盆系为一套地槽型的类复理式建造,主要为浅变质的砂、泥质建造,加里东运动使其上升成陆地,构成区境古陆的基底。

      晚泥盆世至早二叠世,由于海西运动,沉积一套韵律性较明显的碎屑岩、碳酸盐及含煤碎屑岩建造。

      早三叠世开始的印支运动,带来一次小海浸,沉积含泥炭的碳酸盐建造。

      始于晚三叠世的燕山运动,沉积一套海陆交相的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山间盆地碎屑岩。

      自第三纪至今的喜马拉雅运动,沉积红色碎屑岩、砾石、砂、黏土建造。

      区境泥盆至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

      梅江区地势东南高,逐渐向东北、西北倾斜。区境为梅江流经莲花山中部山谷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地形可分为3个类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和山地。

      区境内较高的山峰有5座:

      明山嶂 海拔1278米,位于西阳镇与大埔县银江镇之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其东南的银窿顶,海拔1357米,为梅江区第一高峰,西南蜿蜒为鳄鱼嶂、北山嶂、九龙嶂、均属莲花山系阴那山脉。

      鬼忽岩顶 海拔1021米,位于西阳镇白水与丰顺县交界处。在铜鼓嶂之西,北接明山嶂,南连马鬃岗(海拔744米),呈东北至西南走向。

      鳄鱼嶂 主峰海拔1010米,位于长沙镇与西阳镇之间,属莲花山脉。东面连丰顺县龙岗镇丹竹坑,山势高峻,状似鳄鱼,故名。

      清凉山 海拔786米,在西阳镇南部,为莲花山系。山峰常为云雾缭绕,适宜种茶。

      黄沙嶂 在三角镇南部,离梅城13千米。其东南为西阳镇,属莲花山系。主峰高观音,海拔770米,南北走向。东南部为清凉山,再往南是鳄鱼嶂。西北坡的溪水流入三角镇的泮坑村,形成瀑布。高观音山顶夏天气温比梅城一般低4℃~6℃。

【水文】  梅江区境内主要河流有10条。

      梅  为主干流,源自广东省陆丰、紫金两县交界处的武顿山七星岽,沿莲花山北麓自西南向东北穿流,在五华县河口汇五华河,至兴宁水口称琴江,汇宁江后称梅江。在梅县区畲江镇流经梅江区长沙镇入梅城城区,在金山芹黄村口流向西阳镇出境,经梅县区丙村、雁洋、松口,在大埔县三河坝衔接韩江,流经潮州,在汕头入海。梅江全长307千米,集雨面积1.41万平方千米;流经梅江区境30多千米,集雨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有2条:

      程  源自江西寻乌县岑峰乡,经平远县自西北入梅县区梅西镇经大坪镇、程江镇流入梅江区西郊,在德龙桥汇入梅江,全长44千米,集雨面积718平方千米,流经区境约5千米。

      周溪水  源自梅县区石扇镇长排宫,集雨面积118平方千米,经梅县区竹洋、谢田、金盘桥入梅江区金山周溪村,在东山状元桥汇入梅江,全长36千米。

      流域面积10~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6条:

      扎田水  源自城北镇作峰寨,经扎田至西郊寨中汇入程江,全长27.5千米,集雨面积72.6平方千米。

      古田水  源自城北镇花拉岃,流入梅城至东桥汇入梅江,全长8.6千米,集雨面积17.3平方千米。

      明  源自城北镇禾仓岽,经西郊教子岃汇入程江,全长11千米,集雨面积11.3平方千米。

      大密水  源自鸡笼嶂,经长沙镇大密村至大密桥汇入梅江,全长12.8千米,集雨面积27.3平方千米。

      小密水  发源于长沙镇洋扇岃,经小密村至长沙桥汇入梅江,全长11千米,集雨面积20.6平方千米。

      白宫水  发源于西阳镇白宫的明山嶂,经坪上、鹿子陂、柑子山、将军阁、赛仁等村流入白宫圩,向西流至莆蔚村与西阳圩之间出口汇入梅江。集雨面积197平方千米,河流长度36千米。

      龙坑水  发源于西阳镇三家畲,流入龙坑村,在郑屋角自然村上侧汇入梅江。集雨面积26平方千米,河流长度10千米。

【气候】  梅江区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东近太平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日照长、冬季日照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但易旱易涝,偶有奇热和严寒,四季宜耕宜牧。年平均气温21.9℃,年平均日照时数181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74.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04天。主要灾害天气有:春季低温阴雨、倒春寒,5—6月间的龙舟水和春秋间的台风雨,秋季寒露风和冬季霜冻等。

【自然资源】  梅江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稀土、铅锌矿、花岗岩等,主要分布在城北和长沙镇。旅游资源主要景区有泮坑旅游度假村、千佛塔旅游风景区、梅城风光、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等。

【行政区划】  2022年,梅江区辖长沙、三角、城北、西阳4个镇和江南、金山、西郊3个街道,4镇3街道下辖行政村81个、社区48个。

【人口 语言】 2022年,梅江区年末总人口36.14万人,其中,男性17.82万人,女性18.3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2544人、人口出生率6.87‰,自然增长人数-149人、自然增长率-0.40‰。梅江区为梅州市的中心区域,客家人集中的聚居地,使用标准客家方言为主要传统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外来人员不断增多,普通话交流较为普遍。

【文物 人文】  梅江区所属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2022年,梅江区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3处,全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2处、市级20处、县级7处。年末,梅江区有不可移动文物85处。其中,有人境庐、荣禄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有恩元第、东山书院、千佛铁塔、大觉寺、林风眠故居、棣华居、联芳楼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有曾井、梅州学宫、状元桥、梅江桥、罗衣塔、朱云卿故居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有八角亭、洁养堂、留馀堂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有嘉应大学、东山中学、梅州中学等名校;有中山路、凌风路、仲元路、元城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有席狮舞、铙钹花、打莲池、梅江区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客家酿酒、清凉山茶制作技艺、五句板、梅城山歌、闹八音、拜公王、升龙转火、拜孔圣人、拜药师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5项。5月,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客家服饰制作技艺)香花祭仪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月,植物土法染布、客家剪纸、客家煎炸小食、客家捶丸制作技艺入选梅州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梅江区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清代有嘉应州入翰林院之第一人李象元,进士李黼平,外交家、教育家、杰出爱国诗人黄遵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林风眠,岭东著名女诗人叶璧华;近代有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兼红一军团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朱云卿;祖籍梅江区的将军有叶松盛、张建、张榛盛、侯又生等23位,大学校长(书记)有刘复之、杨简、黄友谋、薛尚实、吴道钧等16位,“两院”院士有李国豪、黎尚豪、梁伯强、江欢成、杨简、梁春广6位,其中李国豪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

      梅江区是原中央苏区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