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脑随机摇号录取规则(一)电脑随机摇号录取现场将随机选取一位家长代表上台抽取随机摇号录取规则,决定按照随机号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录取。(二)电脑摇号系统将参加摇号的学生以随机的方式生成8位随机号码,此随机号码与报名顺序、报名学校等字段无关,随机生成过程及结果人工无法干预也无法事先预知。(三)生成随机号码后,电脑摇号系统根据家长代表抽取的录取规则,将随机号码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进行录取,随机号码排序第一位的最先录取,然后录取排序第二位、第三位……依次录取,直到该校招生计划录满为止。(四)电脑随机摇号录取现场将邀请公证机构人员、纪检监察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全程监督,并全程录像,确保电脑随机摇号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二、替补录取规则(一)报名人数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数的替补录取规则1.替补录取规则将在电脑随机摇号录取现场,随机选取一位家长代表上台抽取替补录取规则,决定按照随机号码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替补录取。2.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后,若民办学校仍有空余学位,则在电脑随机摇号未录取的名单中,根据家长代表在电脑随机摇号录取现场抽取的替补录取规则进行替补录取。若替补录取学生未按时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而再次产生招生空额,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不再组织补录。(二)报名人数未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数的补录规则报名人数未超出招生计划数的学校,剩余招生空额由学校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向社会补录符合条件的学生。学校不得补录已被其他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且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为依据开展补录工作,严禁超计划招生,严禁以任何名目向补录学生违规收费。
我市初二和初三13万学子将于6月30日至7月2日走进中考考场。梅州市教育局温馨提醒各位考生:一、考试科目及时间日期考试时间科目6月30日 (星期日)上午08:30—09:3060分钟地理(初二)10:20—11:2060分钟生物学(初二)下午15:00—17:00120分钟语文7月1日 (星期一)上午08:30—9:5080分钟物理10:40—11:4060分钟道德与法治下午15:00—17:00120分钟数学7月2日 (星期二)上午08:30—10:0090分钟英语10:50—11:5060分钟化学下午15:00—16:2080分钟历史二、充分做好考试准备(一)妥善保管准考证,阅读考生须知。考生从报名点领取准考证后应妥善保存,不得转让或顶替使用,正反两面均不得涂画、修改,严禁在准考证正反面书写任何内容。考生务必准确掌握考试时间、考点地址等信息,认真、仔细阅读准考证上的《考生须知》,严格遵守各项要求。(二)做好各项准备,保证顺利赴考。1.做好出行准备。我市近期自然灾害频发,请考生提前熟悉考点位置,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及行程路线,预留足够赴考时间,保证按时到达考点。在赴考过程中如遇到突发事件,应保持冷静,立即向家长、班主任报告或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求助。2.关注天气变化。请考生和家长们密切留意天气变化,备好衣物及雨具,按预定路线赴考。考生须注意身体健康和道路安全,平安赴考。3.科学调整状态。请考生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舒缓紧张情绪,进行必要心理疏导,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意外情况发生,以最好状态参加考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三、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一)遵守考试时间请牢记考试时间,提前35分钟到达考点,留足入场检查时间,考生到达考点后不要在封闭区周围逗留、聚集,应尽快有序入场,自觉接受智能安检门或金属探测仪安全检查。根据中考考务规定,考试开始15分钟后,不允许迟到考生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考试结束前30分钟起方可交卷离开考场,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二)诚信守纪考试考生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如手机、无线耳机、运动手环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智能手表、涂改液、修正带以及不透明的文具盒(袋、套)和水杯(含饮料瓶)等物品进入考点封闭区和考场。试题、答题卡、草稿纸等均属于涉密材料,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带出或传出考场。考生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得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得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草稿纸,不得传递文具、物品等。(三)认真规范作答考生须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准确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和姓名,切勿在答题卡其它地方做任何标记。要严格按要求在答题卡指定答题区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和2B铅笔答题或填涂、作图,答题卡上禁止使用涂改液、改正纸、改正带,不按规定要求作答和写在草稿纸或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及时举手询问,监考人员予以当众答复,但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监考人员将不予答复。(四)遵守考试指令考生须听清各项考试指令,开考信号发出后考生方可开始答题;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笔,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不得在考场逗留。(五)增强防范意识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提供“助考”、提前取得“试题”等虚假信息;切勿轻信任何所谓“学校”招生信息和录取分数的“小道消息”“内部消息”;切勿轻信所谓的花钱买“计划外指标”和助学金;请保持冷静理性和独立判断,增强辨别网络不实信息和谣言能力,远离“标题党”。考生和家长若收到或发现可疑信息和人员,请及时向有关部门核实,谨防被骗,共同营造和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1.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对象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二年级及以上优秀在校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对象是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二年级及以上的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3.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含预科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000-45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分为2-3档。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原则上都可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
我市2024年中考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为5月29日10:00至6月2日17:00,为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情况以及有关招生规定,梅州市教育局考试院编制了《2024年梅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下称《报考指南》),报考指南详见梅州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或梅州市教育局官网。
“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一秒钟,一次鼠标的点击、一次快门的按下,一句不经意的问答,看似平常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会泄露核心数据、军事地点、会议内容等涉密敏感信息。意在提醒社会公众稍有不慎,一秒钟就足以产生国家秘密安全隐患。同样只要每个人每一秒钟都能保持警惕,也可以用一秒钟的谨慎,保千万分安全。全市教育系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将保密宣传教育与对党忠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等有机结合,提升机关党员干部和师生、家长群体的宣传教育效果,紧绷保密之弦,共筑保密防线。
一、慎重选择合法机构、谨慎缴费孩子如需参加培训,广大家长应选择后文所附名单中的合法校外培训机构。在缴费前,家长应到合法校外培训机构现场谨慎地做好“三查看、三明确、一签订”:“三查看”:一是查看“证照”是否齐全(包括1.证:办学许可证;2.照: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是否公示(均应醒目公示);二是查看培训人员资质、消防安全承诺书、收费标准等是否公示,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三是查看培训场所环境及安全保障情况,如监控是否全覆盖且运行正常、消防设施是否齐备有效、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外来人员管理是否严格等。“三明确”:一是明确所选培训机构是否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上可查、可购课;二是家长预缴费必须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购课(则预缴费纳入到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进行监管,家长确认消课后培训资金才会转入培训机构账户,可保障家长缴纳的培训资金安全,后续如需退费,家长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直接申请退费即可),切勿通过支付宝、微信转账、现金支付等其他方式缴纳培训费用,防止后续退费难或机构卷钱跑路,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三是明确一次性预缴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最高不超过5000元(凡有一点不符合,均为违规收费,请家长拒绝缴纳!)。“一签订”:家长缴费前还应及时与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确保自身权益在合同中得到约定和保护,同时应索取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家长务必严格按照上述提醒进行操作,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二、坚决抵制违法培训据规定,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均不得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任何机构和个人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均属违法行为。凡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区教育局审批开展校外培训的,凡是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凡是利用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场所有偿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校外培训的,凡是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竞赛、思维训练、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住家教师、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令营、托管等名义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均为违法培训。违法培训不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还极大可能危及学生及家长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请广大学生及家长共同抵制违规培训和各种形式的诱导、广告,提高警惕,做好自我保护,以免上当受骗。三、共同参与社会监督欢迎家长朋友和广大热心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监督,市、县两级校外教育培训社会监督员应充分发挥“监控探头” 和“吹哨人”作用,做到“会监督、敢监督、善监督”,如发现有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请及时举报。我市将充分发挥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大对违法违规培训的查处打击力度。
3月中旬开始至4月下旬,利用周末及假期的时间,在梅州市智慧教育平台(原梅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名师专题讲座活动,第一天19:30开始至第二天全天均可收看。师生通过扫二维码(观看码:见梅州市教育局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9hhJ3DvPpD_9gElcLXHRQ)线上观看。
疏散周围学生,暂时远离呕吐物周围。规范佩戴口罩、手套,使用鞋套、一次性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准备一次性呕吐腹泻物应急处置包,如果没有可使用消毒湿巾、垃圾袋、免洗手消毒剂等物品;及时正确处理地面呕吐物。使用消毒湿巾或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蘸取配制好的5000mg/L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呕吐物作用5-10分钟,然后将所有污染物包裹后丢入垃圾袋中;马桶、便器内呕吐物或者粪便,可使用漂白粉覆盖,或使用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周围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可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脱去个人防护用品,依次脱去手套,脱去一次性隔离衣,脱去鞋套,摘下口罩,丢入垃圾袋。脱卸个人防护用品时,每一步完成后都要进行手卫生,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袋外表后丢弃;再次强调:清理呕吐物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在消毒后做好手卫生。
一是高度重视多病共防。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的工作形势和重要意义,坚持底线思维和多病共防,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流行性疾病流行期重叠、流行峰值交替的情况,因时因势因地做出科学有效应对,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干预。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针对当地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主动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会商,加强信息互通,协同开展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指导学校做到科学精准应对。三是强化日常健康教育。开展全覆盖、多形式的新冠感染及其他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师生深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注意咳嗽礼仪,适度参与锻炼,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家庭防疫指导,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儿童青少年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接种宣传引导。指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做好防护、及时就诊、规范治疗、科学用药,不带病上课上学。四是加强患病学生服务。完善应对预案,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指导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可不做硬性要求。结合呼吸道疾病病程特点,引导家长让患病学生充分治疗和休息,切实科学作出返校上课安排。五是做好物资保障。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科学预测预判可能发生的疫情,动态调整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六是狠抓责任落实。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强化对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
一是高度重视多病共防。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的工作形势和重要意义,坚持底线思维和多病共防,针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流行性疾病流行期重叠、流行峰值交替的情况,因时因势因地做出科学有效应对,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最大可能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干预。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针对当地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主动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会商,加强信息互通,协同开展风险研判和预测预警,指导学校做到科学精准应对。三是强化日常健康教育。开展全覆盖、多形式的新冠感染及其他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师生深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注意咳嗽礼仪,适度参与锻炼,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家庭防疫指导,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儿童青少年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接种宣传引导。指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做好防护、及时就诊、规范治疗、科学用药,不带病上课上学。四是加强患病学生服务。完善应对预案,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指导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可不做硬性要求。结合呼吸道疾病病程特点,引导家长让患病学生充分治疗和休息,切实科学作出返校上课安排。五是做好物资保障。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科学预测预判可能发生的疫情,动态调整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六是狠抓责任落实。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强化对冬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皮,皮疹多见于头面、躯干部位,四肢较少;伴瘙痒,乏力、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水痘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冬春两季,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水痘好发期。水痘号称“见面传”,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会传染发病。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成年人也会中招。托育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容易发生暴发流行。水痘患者病程长,一旦感染,要停课约两周。返校条件:需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凭医疗机构开具的疾病痊愈证明方可返校。
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1993年12月29日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1993〕12号)目前是否还在施行?大学本科结业生认定为何种学历? 答复:依 据《教育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48号),《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1993〕12 号)已废止,不再施行。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41 号)第三十三条规定: “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但未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学校可以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按照相关规定,大学本科结业生,国 家承认其学历。
(1)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牡蛎和其他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问题:请问有没有中职的作息时间相关规定?另外,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找到了202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教学标准,是否有配套的教学大纲?教育部官网中能找到的教学大纲为2009年的,有的内容与2020年修订的课程标准不适配。答复:学校的作息时间由学校自主定。2009年教育部印发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20年以新课标引领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改为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感谢您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问题:教育部对中小学作息时间有哪些规定?答复:2021 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 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 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 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院校为教育部直属有关试点高校,招生学校、招生章程、招生专业详见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院校由广东省部分本科高校承担,招生专业以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理工类专业以及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农林、医学、师范等专业为主。广东省招生办公室将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向社会公布在广东省实施“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高校及具体专业。
广东省2023年实施“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范围仍为原中央苏区县、欠发达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及省原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范围为韶关(南雄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丰县、乐昌市)、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兴宁市)、汕尾市(城区、陆河县、海丰县、陆丰县)、河源市(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紫金县、东源县)、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阳山县、连州市)、潮州市(饶平县)、揭阳市(揭西县、惠来县、普宁市)、惠州市(惠东县)。
(一)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需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完成报名申请,并在“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系统”完成报名申请。(二)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在“广东省普高报名系统”中完成报名申请。
(一)符合我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考条件并已报名。(二)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实施区域内。考生本人具有上述区域连续3年以上户籍,户籍时间计算节点为2023年8月31日。(三)考生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
国家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统称为专项计划,具体包括国家、地方、高校三个专项计划。